AI技术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是好事,然而,一旦被滥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AI外呼电推”正是一个典型。部分企业将“AI外呼电推”当成提高发送商业信息效率的利器,其成本更低,由此形成了一条灰黑产业链,公众频频被骚扰。
企业开展营销时借助第三方专业公司以及AI新技术的力量,是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但不能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电话。此前,山东某企业因未经消费者同意,使用智能营销电话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行政处罚,就是一个依法查处的先例。
法律依据逐渐充分,有关方面应当对相关不法行为顺藤摸瓜、打早打小。比如,对浮出水面的“AI外呼电推”公司展开进一步调查,揪出产业链上潜藏着的其他问题。进一步看,面对可能大量出现的AI骚扰电话,执法部门在调查处置过程中有必要以案为鉴,从制度层面反思完善。譬如,多主体共治机制是否顺畅?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是否有必要强化?
——张瑜:别让“AI外呼电推”成骚扰电话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