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区乐城镇思可村退休老人伍润玲

八旬老人潜心钻研写“村史”

2024年08月07日 西江日报

伍润玲老人在翻阅自己的手稿。

  文/ 图  西江日报记者 万涛

  高要区乐城镇思可村老人伍润玲,每当与孙辈相聚时,总爱不厌其烦地叨唠几句:“以前真的太苦了,虽然现在日子好了,但也不能忘记过去啊。”

  正是这份对过去的深刻记忆与对未来的殷切期望,驱使着今年已88岁高龄的伍润玲老人,历经近一年的时间,在泛黄的旧日历页面上,以无比的耐心和细腻的笔触,一笔一划地勾勒出了思可村历经风雨洗礼、见证沧桑巨变的历程。这份心血结晶,最终汇聚成了一本超过四万字的村史——《思可杂类奇谭》。

  近日,记者在思可村见到了伍润玲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铄,十分健谈,一见到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

  伍润玲退休前曾是乐城镇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对于思可村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他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我希望能记录下那些我还未曾遗忘的村中往事,让后世的子孙们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思可村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

  《思可杂类奇谭》一书结构严谨,内容详实,从前言到目录,从村名的起源到历史建筑的变迁,共分为三十余章,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思可村在政治、经济、民生、建筑、文化教育、人物传说及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迁与发展。

  为了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伍润玲老人不辞辛劳,走访了多位村中老人,搜集了大量口述历史与文史资料,使得这部村史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充满了人情味。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依然坚持手写完成这部村史,其间的艰辛与不易可想而知。

  村干部对《思可杂类奇谭》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记录思可村历史的珍贵文献,更是激励村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神动力。同时,这本书也为外界了解思可村打开了一扇窗,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思可村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伍润玲老人在编写过程中,由于年龄原因无法使用电脑,都是手写完成,修改起来异常费力,且存在保存不当易丢失的风险。幸运的是,村干部及时伸出援手,将老人的手写稿整理成电子版,并进行了多次校对与修正,确保了村史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村干部表示:“经过伍润玲老人的努力,让思可村的历史得以展露,让村民代代传颂的故事和风俗变成了可查找的文字。我们将尽快推动这本书的印刷,让更多人了解思可村,感受那份浓厚的乡土情怀。”

西江日报A05A05八旬老人潜心钻研写“村史” 2024-08-07 2 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