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李考考 通讯员 罗敬盛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今后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当前,肇庆人口老龄化逐年加快,根据公安部门统计数据,2023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82.7万人,占比18.07%。因此,我市养老服务的需求正在扩大,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银发经济也称为老年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既包括老年助餐、居家助老、社区便民、老年健康、养老照护、老年文体等项目,也涵盖老年用品、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养老金融、养老旅游等产业。如何立足肇庆实际情况,为肇庆老人提供细致、全面、长效的养老服务?肇庆民政一直在探索。
居家养老,是诸多老人理想的养老方式,也是肇庆民政的发力点之一。今年6月,我市首家“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功落地端州区城西街道百花社区,为广大业主和社区居民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智慧康养、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家门口”服务,并将逐步向全市推广。“截至目前,我们整合了全市医疗、康养、金融、旅游等30家爱心企业和公益机构,能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服务。”百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该中心每周统筹组织公益养老活动不少于3场次,丰富老年人生活。
这是肇庆民政探索居家养老方式的生动缩影。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5家,新建住宅小区老年人服务中心103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596个,建设132家长者饭堂(含助餐点),为辖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和餐食配送等服务;至2024年6月底,全市105个镇(街)已实现长者饭堂(助餐点)全覆盖,132家长者饭堂(助餐点)投入运营,累计服务老人18.8万人次,其中服务困难老年人4.1万人次,让老年人吃上了“暖心饭”。
吃上“暖心饭”,还得住上“舒心屋”。肇庆民政着力提升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按照每户3000元的标准,从2021年起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起居适老化改造,让老人在家住得安心。“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改造8610户,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7049户。
进一步健全的“大慈善”体系,是助力我市银发经济发展的又一生力军。截至目前,我市共有24家慈善组织,各级慈善会筹集2024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暨“百千万工程”“绿美肇庆”公益基金2646.8万元。福利彩票更是“大慈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7年福利彩票发行以来,我市福利彩票坚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历年累计销售福利彩票69.08亿元,为国家筹集公益金约20.82亿元,其中市级以下留成公益金主要用于资助兴建、扩建和改建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农村敬老院、精神病院、荣军医院、福利企业以及高龄老人政府津贴发放、慰问社会福利院、敬老爱民慰问活动、提取医疗救助金项目等福利项目。截至8月底,今年全市销售福利彩票2.79亿元。
此外,肇庆民政锚定智慧养老服务,积极打造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肇庆市长者饭堂信息管理系统,在市级层面统筹“粤省事”“粤智助”“优美肇庆”平台开通高龄津贴网上申报办理功能,力争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智慧养老服务。
在肇庆民政努力下,全市老年人福利保障事业发展水平也逐步提高。2011年,我市建立了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今年1至7月,全市共发放高龄津贴4656.7万元,惠及老年人9.4万多人。全市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制度也逐步完善,2024年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为不低于1491元/月,护理费按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分别为35元/月、512元/月、1032元/月,每月按时发放。2023年,共为全市75万老年人承保政府统保方案,保费为762万元,个人自费参保9.6万人。2023年赔付达到8596人次,赔付金额为1112万元。
“下一步,我们要从强化协调联动、强化供需对接、强化日常监管、强化要素保障等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推动我市养老事业和银发经济不断发展。”肇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