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瑞珍正在查看夜兰花长势。西江日报记者 陈松连 摄
西江日报记者 陈松连
特约记者 刘潜 通讯员 陈彦成 邹华彬
近日,记者在高要区大湾镇都棠村夜兰花种植基地见到,连片的夜兰花长势旺盛,它们攀爬在一排排铁丝网架上,开出了一簇簇花苞,弥漫着淡雅的清香。几名工人正穿梭田间,忙着采摘夜兰花。
满田的芳香,离不开基地负责人杨瑞珍的努力。早前,杨瑞珍曾在金融行业深耕了十年,后来又从事了十几年外贸工作。近几年,她又发展生态农业。“都棠村背靠山坡,地势较高,且土壤肥沃,对种植夜兰花具有天然优势。”她说。
杨瑞珍盘活了都棠村35亩闲置土地,用来种植夜兰花。这个决定,让她的家人和朋友都吃了一惊。尤其是她的母亲,对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女儿的行为大为不解。杨瑞珍这样解释:“国家现在提倡发展生态农业,做这个事情有意义、有前景和钱景。”
万事开头难。杨瑞珍对农业种植几乎是一窍不通,难题接踵而来,如平整土地、装水肥一体化系统等,但她逐一克服,不懂就向同行请教,认真取经。
夜兰花又名夜香花,是多年生藤蔓植物,适应性强,不仅生长快、产量高,生产周期还短,出花期为每年的4月至10月,能够实现一次种植、持续收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去年和村委会签好租地合同后,我就开始着手基地建设,日夜都在基地里。今年春节后,基地建设全面铺开。为了节省人力,我为基地装上水肥一体化自动喷淋系统。”杨瑞珍说,4月份种下的苗株,到7月份便有夜兰花产出,发展比较顺利。
“今年是第一年收成,目前每日能采摘100多斤。植株稳定后,预计明年日产300到500斤。”杨瑞珍告诉记者,采摘回来的夜兰花,按不同标准进行挑选、分拣,部分留在本地销售,部分则运往外地进行加工。
杨瑞珍发展夜兰花,不仅为闲置土地带来新生机,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就业增收。今年56岁的都棠村村民林春梅自基地建设开始就在这里务工。“我主要工作就是摘花,其他时间就除草、整地、铺薄膜等,在这里工作很开心。”她笑着告诉记者,在基地务工不仅离家近,而且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里。像林春梅一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还有好几个。
对于基地的未来发展,杨瑞珍心里早有明确目标。“夜兰花种下后,如果管理得好,可以连续采收十几年。目前,我们正与京东生鲜进行接洽,计划开拓电商销售渠道,加快基地发展。”望着眼前连片起伏的夜兰花,杨瑞珍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