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李考考 通讯员 周艺苑
9月20日,《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其中,四会市入选2024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位列第86位,四会市大沙镇、龙甫镇、下茆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其中,大沙镇位列804位、龙甫镇955位,与去年相比排名皆有上升,下茆镇则是首次上榜。
工业蓬勃发展 农业蹄疾步稳
作为肇庆“东大门”,四会市产业发展硕果累累,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增长。2023年,四会全域地区生产总值759.15亿元,人均GDP超11万元,规上工业总产值2150.09亿元。今年,四会列入肇庆市2024年“百千万工程”县域重大项目19个,总投资249.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1亿元。截至8月,四会市引进制造业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额70.43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96.75亿元,年税收3.61亿元。
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四会农业也迈出坚实步伐。四会兰花、玉器相继在广州白云机场二号航站楼亮相;第二届四会市茶油鸡美食节圆满举行;继四会沙糖桔后,四会贡柑上榜全国“名特优新”。 下转03版▲▲紧接01版
黄田镇、石狗镇分别被认定为省级柑桔专业镇、兰花专业镇,黄田镇燕崀村柑桔、石狗镇程村村兰花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截至8月,四会新引进涉农项目有5个,预计总量15.24亿元;涉农动工项目共4个,计划总投资4.38亿元;涉农竣工投产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1.425亿元。
大沙镇连续4年挺进“全国千强镇”
作为全国重点镇的大沙已经连续4年挺进“全国千强镇”。该镇现有工业企业约3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7家。大沙镇41.62平方公里纳入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市管起步区范围,占市管起步区总面积的79.2%,成为肇庆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战场之一。2023年,该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3.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9.29亿元、工业投资37.21亿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9.69亿元、批零住餐销售额约3.70亿元、外贸进出口9.35亿元,完成土地征收8244.3亩,引进项目106个。
大沙镇三面环水,河网密布,拥有5.9万亩鱼塘水面,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条件得天独厚。该镇大力推广数字化养殖技术,当前已完成1.5万亩养殖鱼塘升级改造;培育建设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推动岗美村国斌合作社入选省“一村一品”项目、陈冲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鲈鱼专业村。2023年,该镇农业总产值突破22亿元,水产产值约14.2亿元。
龙甫镇工业农业齐头并进
10分钟可达四会城区,20分钟可达佛山三水区南山镇,30分钟可达肇庆市区、肇庆新区,1小时可达广州与佛山市中心……便利的交通,为龙甫镇构建起内联外通的桥梁,让这里的工业生机勃勃。
龙甫镇是肇庆市“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的全市12个工业示范镇之一,建有肇庆(四会)电子信息产业园,现有规上工业企业5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25家,创税5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大正、创富等龙头企业2023年纳税超2000万元。该镇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肇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扎实的农业基础是龙甫镇的另一优势。该镇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水网密布、河塘众多,适合农业生产,有耕地面积1.61万亩,鱼塘面积1.32万亩,重点发展禽畜、水产、蔬菜、花卉苗木、水果等五大农业产业。2023年,该镇农林牧渔总产值9.09亿元,其中家禽出栏量288万羽,猪出栏量14.48万头。
下茆镇以镇聚产 以产兴镇
下茆镇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紧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率先“向东看、向东赶”,为产业要素聚集拉开框架、打造大湾区产业承接优质主平台,不断提升城镇承载能力,着力打造魅力宜居新城。
下茆镇着力构筑“一城四区”的工业格局。在精细化工工业园、产业集聚发展区、下茆工业园、福龙工业园等园区推动下,该镇工业产业迅速发展,已形成以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高端化妆品、五金制品等五大产业集群的产业布局。该镇共有工业企业120家,其中规上企业63家,上市企业1家。2023年,完成本级税收入库7040.42万元;工业总产值110.2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3亿元。
同时,下茆镇深挖农村农业潜力,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示范带,沿X440线、Y328线打造千亩肇实、千亩南药、千亩韭菜、千亩果蔬、千亩鱼塘“五个千亩”产业带,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农业提质增效。该镇培育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肇庆市农业龙头企业3间、四会市农业龙头企业5间,县级示范农场21个,4名农户被认定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推动正利农牧有限公司入选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23年,全镇农业总产值突破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