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做优产业强区大文章

端州:强壮产业“筋骨” 挺起发展“脊梁”

2024年09月23日 西江日报

“双龙”现代产业园。                        西江日报记者  朱梦丹 摄

风华高科祥和工业园内,生产线紧张有序地运行。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端州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打造活力主城区。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悠悠古端州,源源新动能。

  近年来,端州区坚持产业强区、制造业当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实施产业链图谱式招商,推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食品饮料预制菜、新材料为特色产业的“3+2”主导特色产业补链强链、集聚成势,以高水平产业发展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不断提升壮大区域发展硬实力、“硬脊梁”。

  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特约记者 杜哲锋

  紧盯主导产业   挺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

  电子信息产业是端州主导产业之一。风华高科作为广东省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链“链主”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产销量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上半年产值增速7.7%。

  围绕风华高科这一“链主”,洁美科技、多美达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陆续落户端州,各个项目相继动工、投产,他们将作为上下游配套企业与风华高科达成“双向奔赴”,实现强链、补链、延链。

  增资扩产是最有效的招商引资。端州全力抓好风华高科、蓝带啤酒等骨干企业稳产增产,推动宏华电子、洁美电子等30家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推进风华新能源、高峰机械等100家规上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紧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主线,端州持续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紧盯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招商区域开展敲门招商、靶向招商。今年上半年,端州新引进制造业项目29个,完成上半年任务的122.8%,其中24个为“3+2”主导特色产业项目,占项目总数的82.8%。

  依托自身优质营商环境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端州不断推动邦健、昌大昌等本土企业壮大发展,林顿智能装备制造、力瑞电子等外地企业融入当地抢占新机。如今,总部经济正成为该区“新增长极”,通过总部引领撬动,产业、人才、资金等要素不断加快集聚。

  从0到1,从1到多元……当前,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正在端州大地加速构建,持续赋能当地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撬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深耕科技创新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端州加快布局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技改和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实现集聚效应。

  端州全力抢占新能源迭代、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万里扬端州电站作为全省首座商业化运作的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正式并网启动,氢兰科技华南总部项目加快建设,百度智能云(肇庆)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开业运营。科技型成长企业——凌飞航空无人机研发基地落户端州5年,今年牵头组建肇庆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将引领当地无人机研发和产业配套发展。

  端州聚焦企业科技创新,全力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研发平台,加快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目前,全区共拥有省级以上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53个;超30家企业与10多家省部属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近年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6项。

  端州还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风华高科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腾胜科技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风华新能源入选省级绿色制造企业,风华新能源、绿宝石电子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随着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步伐加快,“端州制造”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加速抢占中高端市场。

  坚持园区为母   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走进端州“双龙”省级经济开发区,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随处可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机车奔腾、工人挥汗的火热建设图景。“双龙”片区短短数年从低效用地发展成如今现代化产业园区规模,硬件设施、生活配套、交通设施和绿化景观日臻成熟。

  近年来,端州大力实施产业用地整理提升行动,全力盘活提升各类低效闲置土地,“双龙”产业园区被纳入肇庆市大型产业集聚区起步区,与祥和产业园、俊富产业园等产业平台成为产业集聚新高地。

  “良巢”引来“金凤”栖。目前,“双龙”产业园区已进驻超过100家企业,未来两年将有超过1.5万名企业员工及周边居民在该片区生产生活;京盛产业园和中南高科科创产业谷作为重点平台,正引领着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化发展;风华高科祥和产业园高端电容基地一期项目全线达产、二期全面投产;总投资23.5亿元的高济医疗·广东邦健综合性医药物流产业园投入运营,旗下门店超2600家;全区聚集了绿宝石电子、洁美科技等72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聚链成群。

  随着园区不断发挥产业集群集聚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多优质企业落户端州,完善产业上下游配套,构建起更具特色与竞争力的端州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端州全区“主导+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企业106家,约占全区规上企业总数76.3%,完成产值239.05亿元,约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5.8%。

  一线走访

  近年来,端州积极扶持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以风华高科为龙头,推动产业不断向高端、高附加值、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延伸。

  走进风华高科厂区内,工作人员展示的两袋灰色粉末让记者惊叹不已。这是被誉为“电子工业大米”的MLCC(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许多封装完好的电容器便一览无余。

  MLCC是全球产量最高、市场规模最大、增长潜力巨大的被动元件,其重要性不亚于半导体芯片,广泛应用于家电、通讯、计算机、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电子、AI、芯片封测等领域。

  “之前70%的设备,包括材料等级200纳米以下的粉体,主要依赖进口。”风华高科研究院院长曹秀华向记者介绍,在过去,MLCC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家用领域,长期以来MLCC的尖端技术一直由海外垄断,也使高端电容电阻被科技部列为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

  风华高科在国内率先引进了第一批MLCC生产线和技术,并一直专注MLCC及其材料的研发、生产。2015年,科技部批准风华高科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后,风华高科便在MLCC更小、更可靠、容量更大的赛道上加速奔跑,逐渐赶上国际尖端水平,打响了MLCC中国制造的响亮品牌。如今,国产MLCC只占国内市场的10%,而中国的智能制造市场份额占全球70%。

  目前,除了一些极限的规格,MLCC已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单电容器这一块,国内有95%以上的元器件种类都可以替换。”风华高科元器件研发中心副主任、博士陈涛进一步补充道,针对国内的一些高端用户,如今“卡脖子”的问题已经得到大幅度缓解。

  记者还了解到,为应对AI服务器市场的快速发展,风华高科抢抓市场机遇,积极推出多款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被动元器件,涵盖全系列电阻、中高压和高温高容值的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以及大电流电感,能够优化AI服务器的能效转换,保障其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当前,围绕风华高科实现强链、补链、延链,端州已聚集了绿宝石电子、洁美科技等72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让更多技术、人才、资金在当地高效集聚,加速形成以风华高科为龙头的极具竞争优势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

  记者短评

  让发展更加精准更有质量

  2023年,端州以全市1%的土地,创造了全市1/5的地区生产总值、1/4的税收收入和1/4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质量发展的底盘越来越稳、韧性十足。

  首善区守好“首善责”,小土地发挥大效益,秘诀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扎实推进产业振兴。

  当前端州正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特别是要坚持制造业当家,不断做厚做实制造业家底,持续提升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

  同时不断推动创新驱动,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全链条培育,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坚持高新高端、集聚集约导向,强化“亩均论英雄”,推动低效用地整合不断取得新突破,一体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仍需要一定的增长速度,需要量的积累,但这个量必须是结构优化的量、技术进步的量、效率提升的量、环境改善的量,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努力实现“量质齐升”。

  按照规划,端州将继续紧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主线,锚定“3+2”主导特色产业,细化产业链招商的颗粒度,聚焦未来产业赛道,持续深化“大会战”攻坚行动,跑好项目建设“接力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立足端州所有、端州所优、端州所向,紧扣新时代、新思路、新打法,相信端州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通向更具活力、更加光明的美好未来。

西江日报A03A03端州:强壮产业“筋骨” 挺起发展“脊梁” 2024-09-23 2 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