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承上启下之年。鼎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持续以“头号工程”力度,锚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以典型镇村培育为聚力点,以打造特色产业为发力点,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为着力点,全力打造强区促镇带村的“鼎湖样板”,奋力书写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鼎湖答卷”。
西江日报记者 伍欣琦 通讯员 刘瑞全
聚力加快
典型镇村建设
在鼎湖区凤凰镇连绵青山间,骑行爱好者畅行在彩虹公路上,自驾游游客前来探险、溯溪、露营,欢声笑语在村落间荡漾;沙浦镇上,果蔬采摘园内瓜果次第成熟,村民忙着装车运输,还有游客前往采摘尝鲜;永安镇内圩镇“颜值”大提升,产业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气”……鼎湖区一大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出色出彩,为全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参考和样板。
典型镇村建设加快了“百千万工程”成果在镇里村间开花结果。青山包围,绿水潺潺,村道整洁,标志明晰,让凤凰镇新凤村成为村民安居、游客向往的诗意村居。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凤凰镇依托该村民俗风情和山水风光资源,打造“水旅融合”产业,从“卖木材”到“卖风景”、从“山坑水”到“致富水”,成为乡村振兴佳话。这是鼎湖今年持续推进首批7条省典型村提档升级的成果,目前该区还新增选树培育坑口街道蕉园社区、永安镇苍南村等8个省典型村。以点带面,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和美乡村也百花齐放,点亮了鼎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从村到镇,鼎湖“百千万工程”施工图正逐渐成为一幅幅产业兴旺、城乡融合、村居美丽、群众幸福的实景图。目前,鼎湖区15条省典型村提档升级有序推进,一大批典型镇村重点推进项目工程进展顺利,“百千万工程”为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生活变化。
发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百业强。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鼎湖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立足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以特色产业全面提升镇域联城带村节点功能。
鼎湖区充分发挥与肇庆新区协调发展优势,产城融合发展再提速。按照“湾区所需、新区所能”,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主导+特色”产业招大引强,以喜珍电路、吉阳等大型企业为牵引,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推进鼎湖智能装备产业园、永安工业园、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临港产业园等四大园区扩容提质,加速完善园区基础及配套设施。
工业制造业生机勃勃,工业化思维也让传统农业展现新的生机。在沙浦镇一处,一个个方方正正的集装箱整齐排列,近看发现集装箱里壮实的鱼儿在水里扑腾着,这些鱼将被售往全国各地。观星(肇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集装箱+生态池塘尾水处理”技术养殖的鱼,去年吸引全国首个绿色鱼盒马村落户后,今年又获得全市首张广东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的“淡水水产品湾区认证”证书,再次擦亮了鼎湖特色农业品牌。
鼎湖特色农业也在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生产上持续探索。借助工业赋能,鼎湖壮大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规模,大力发展肇实、粉葛等名特优新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加快推进裹蒸预制菜加工等增资扩产项目建设,围绕鼎湖山泉、元气森林、亚洲汽水等优质区内企业挖掘上下游有投资意向的企业。
着力提升
城乡人居环境
“在我小时候,它就这般大。我外出打工娶妻生子回家时,它还是一般无二。”出生于坑口街道蕉园村的梁志忠携妻子回村时,自豪地介绍着。鼎湖推动绿美古树乡村建设,让更多像梁志忠这样的游子能觅得自己的“绿色回忆”。鼎湖区对全区180株古树通过古树管理系统实现“一树一档”精准化管理,结合镇村绿化和古树保护工作,建设古树公园,以丰富的古树资源带动乡村环境提升,实现“古树美、庭院美、村庄美、生态美、生活美”的“五美”乡村生活愿景。
从古树旁移步村道边,环顾乡间,我们不难发现更多鼎湖提升人居环境的心思和成果。鼎湖重点聚焦“四沿”区域,摸查危破房、泥砖房情况,以美学思维和简约风格着力推进农房微改造和新建农房风貌塑造,按照“一镇一方案”,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圩镇通过“一村千树”模式,以植绿小切口推动着居生态环境品质的大变化。
从乡村到圩镇再到城区,“百千万工程”带来的人居环境提升随处可见:坑口街道、桂城街道、广利街道正打造集产业、居住、商业、文旅于一体的城市中心;街头小景、口袋公园装饰着城乡各处,让人居环境更美丽。
鼎湖镇村的环境成为乡村旅游的绿色名片。永安镇打造美丽圩镇示范样板,莲花镇在圩镇主要出入口打造主题街区、提升景观主轴,凤凰镇建设“山水凤凰·彩虹画廊”乡村示范带精品段路线。喜舍禅院民宿、浦屿民宿、蒲营民宿、木棉山庄民宿等项目,与生态美景融合,让游客住进风景里。
环境美了,自然近悦远来。沙浦镇黄布沙村立足蔬果种植发展旅游业,让乡村变景区,村民说道:“农房租给景区统一打造民宿,房租就有数万元了。游客多了,自家种的香蕉、粉葛也可以售卖。”人居环境大提升,美了村居,富了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