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陆志锋 通讯员 沈文利
近日,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广东分赛决赛结果公布,肇庆高新区与广东电网公司联合申报的电水气融合“知算用”一体的碳排发展体系项目荣获一等奖,晋级国赛;肇庆高新区的“企业碳账户”绿色金融矩阵项目荣获优秀奖。两个项目充分展示肇庆高新区在数据应用及绿色发展领域的创新成果,为园区“数据要素×”工作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荣誉的背后,藏着怎样的密码?从肇庆高新区推出的多项创新举措中可窥一斑。近年来,肇庆高新区坚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推动公共数据产品创新,聚焦“数据赋能、数实融合”,全力做好数字金融、绿色金融大文章,实现企业降本增信、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一举三得”,打造了“数据要素×”肇庆高新区特色样本。
数字信用助力降本增信
针对企业融资普遍存在政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获客难、评价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痛点,肇庆高新区于2022年创新推出全省首个绿色金融领域的数据产品——“企业碳账户”,以企业经济指标数据为基础,融合企业碳排放数据开展全面分析评估,在全国率先实现将“双碳”因素纳入金融机构的融资评估,并先后推出“云碳贷”“云碳担”“人才贷”“碳征信”等绿色金融产品,企业可凭借减排降碳换来低成本的融资贷款,让数字变为资产。
截至目前,肇庆高新区已累计为316家企业建立“企业碳账户”,30多家金融机构参与应用企业碳账户体系,累计为163家企业提供52.64亿元融资额度,已发放38.51亿元,为企业增信额度约29.44亿元,每年为企业节省利息高达1887万元,至今已培育172家企业数字化转型,209个项目技改升级。该举措有效推动肇庆高新区成为全省唯一入选首批碳达峰试点的工业园区。
今年6月,肇庆高新区顺利完成广州数据交易所(肇庆)服务基地落地运营,并推出全国首创的碳数据产品“质押融资+人民银行再贷款”融资业务,为数据要素与碳金融领域的融合发展探索出新路径和新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数字金融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截至目前,广州数据交易所(肇庆)服务基地已发展23家会员,登记9项数据产品和数据能力,进场24项交易标的,交易备案金额近9000万元。
数智赋能实现直达快享
企业群众能够及时便捷地享受到政策红利是各类惠企便民政策落地的关键。
为有效解决企业对优惠政策“找不到、读不懂、不会办、往返跑”等痛点难点,肇庆高新区以“政策+资金+大数据”为抓手,在全省率先上线“免申即享”服务平台,依托数据汇聚共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等措施,实现政策“大数据”与企业“大数据”的双向精准匹配,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惠企政策服务精准供给。
目前,肇庆高新区“免申即享、秒批秒到账”服务事项已基本覆盖园区企业、人才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方方面面。自上线运行以来,“免申即享”平台已为327家企业和超3900位人才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累计发放超6.5万笔政策奖补,发放金额超5200万元。以政策“小切口”做好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大文章”,成为肇庆高新区运用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为全国推进政策服务免申办提供“大旺经验”。
智慧用能助力节能降费
大数据赋能,不仅让企业享受惠企政策更加便捷,还为企业节能降费创造了更多便利。
肇庆高新区是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首批试点之一。依托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肇庆高新区打造全国首个园区级智慧能源管理与碳排放管理平台,自动化动态采集企业天然气、蒸汽和电力消费等碳排放数据,通过推进“企业碳账户”全面提升企业绿色化水平,在助力企业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自运行以来,智慧能源管理与碳排放管理平台已接入200多家企业。肇庆高新区基于该平台大数据,分析出区内120多家企业存在显著的节能优化空间,年潜在节电量约6600万千瓦时,年潜在降低碳排放约3万吨。山鹰纸业、理士电源等用能大户根据分析结果实施节能改造,均取得了良好的节能降碳成效。
肇庆高新区智慧大旺办主任谭成良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优势,着重推进企业数据与公共数据的深度融合,开放更多元化的数据应用场景,采用“揭榜挂帅”的创新机制,吸引更多数商及优秀人才参与共建,力争将肇庆高新区打造成为全省公共数据产品的试验田与孵化器,将肇庆高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推向新的高度,全力推进高水平绿色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