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谋发展  擘画乡村新图景

——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陆开朝
2024年11月26日 西江日报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指出,要牢牢把握肇庆改革发展肩负的目标任务,推动肇庆加快崛起为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门户枢纽。

  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陆开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农业农村局将认真落细落实全会部署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稳住农业基本盘,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和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努力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肇庆高质量发展贡献“三农”力量。

  记者: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对肇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系统部署,全面吹响向改革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冲锋号。请问市农业农村局如何结合自身职能,贯彻落实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在改革发展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下转04版▲▲上接01版

  陆开朝:市农业农村局将按照市委全会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稳妥推进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健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

  农以地为本。市农业农村局将全力守好耕地红线,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鼓励开展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有序推进互换并田、小田变大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建设美丽乡村是造福农民群众的事,全会提出要完善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力机制,常态化开展“美丽肇庆·美丽家园”行动,创新乡村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模式。市农业农村局还将深化美学价值共创行动,扎实推进美学工坊建设,发动乡村工匠参与“微改造”,建设一批典型镇村,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农村新风貌。

  全会还提出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机制。健全驻镇帮镇扶村机制,深化“双百行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2021年以来,肇庆市围绕“加强统筹,聚焦项目,细化清单,精准帮扶”工作思路,全力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落地见效。三年来,全市筹集帮扶资金296.4亿元投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累计实施产业项目1436个,乡村建设项目1476个,办成民生惠民实事1352件,有劳动能力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1万元。

  记者: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通过了《中共肇庆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肇庆实践的实施意见》,请问市农业农村局如何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压实改革责任,把握改革方法,增强改革本领,为推动肇庆加快崛起为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门户枢纽做出新担当新贡献?

  陆开朝:农业是肇庆的传统优势产业,从事农业生产大有可为。在肇庆加快崛起为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门户枢纽过程中,农业将成为一个破局和领航的产业。为了加快推动肇庆的优质农特产品更快地走进大湾区,不断打通供港农副产品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助力更多小肇上菜优质农副产品走上港人餐桌,肇庆市已经率先在香港设立了全国首家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香港)乡村振兴体验馆,以“小展馆”撬动“大平台”,书写融湾新篇章。

  万事从来贵有恒。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将落实好市委全会精神,健全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稳住农业基本盘,突出抓好四大方面重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一是全力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重点推动千亩片、万亩片粮食主产区大面积提升单产。推广节水抗旱稻等技术,加快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抓好年度4.7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将所有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农田。抓好广宁、怀集甘薯产量提升重点县项目,确保全年粮食面积达到300万亩、产量122万吨以上,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二是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持续推动16个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加快园区在建项目建设,力争所有园区实现主导产业综合产值250亿元以上。探索“补改投”方式,建设6个市级产业园。持续抓好11个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招引培强一批农产品加工及精深加工企业。打造更多“肇农优品”,新增培育10个以上名特优新、“粤字号”等农业品牌。

  三是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学价值共创行动。全面推进镇村危破房、泥砖房清拆整治攻坚,持续抓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抓好怀集县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等示范带建设,力争年底前所有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四是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怀集县“集成式”改革省级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官马线”集中建设新农村示范小区试点,推动德庆县国家级改革试点取得更大实效。以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等十项“集成式”改革措施,探索多路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全市所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今年收入15万元以上。

  记者: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通过了《中共肇庆市委、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请问市农业农村局如何结合自身职能,通过改革的新举措新作为,有力推动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

  陆开朝: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部门的努力和贡献。今年1至9月,据省统计局核定,全市前三季度农林牧渔总产值499.94亿元,同比增长3.3%;全市农产品出口增长10%,高于全省7.5个百分点;其中,肇庆海关出口预制菜增长达到95%,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肇庆是全国最大的肉桂种植基地,高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肉桂之乡”。全市肉桂种植面积超137万亩(其中高要区超70万亩),约占全省的65%、全国的25%。年产桂皮近30万吨,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总产值50多亿元,均占全国50%、全省90%以上。

  肇庆还是全省淡水渔业养殖大市,淡水水产产量在全省地市中排第2名,主产区位于高要区、鼎湖区、四会市。其中肇庆也是全国最大的罗氏沼虾养殖集中产区之一,养殖面积达13万亩,总产量达4.5万吨,养殖量占全省的60%、全国的20%。位于高要区的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水产综合交易中心是我市重要水产品交易平台,日交易罗氏沼虾3万斤、淡水鱼5万斤。粤港澳大湾区(肇庆高要)预制菜产业园是全省率先建设的预制菜产业园,园区冷链物流、数字中心等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我市荣获“2023智造预制菜·新锐城市50强”第18名,高要区名列2023年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县前10名。在建的鼎湖区沙浦镇中国农业公园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建设的农业重大项目。

  四会市是广东省兰花主要供应地之一,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兰花种植基地。近年来,四会兰花依托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紧抓父亲节营销热点,创造性提出“父爱如兰”理念,发展“礼品经济”,为兰花产业开辟了新赛道。随着兰花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盘活了农村土地,提高了农民收入,推动了乡村发展。

  为落实好《中共肇庆市委、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农业农村局还将结合省的产业谋划布局,按照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积极推进高要肉桂、四会兰花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谋划创建,促进肉桂、花卉全产业链增值,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西江日报A01A01凝心聚力谋发展  擘画乡村新图景 2024-11-26 2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