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宁县第六小学师生创作的武术竹编画。受访者供图

牛头竹编画。受访者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广宁竹编、武术和剪纸三者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广宁县第六小学竹编艺术工作坊创作的广宁非遗文创——竹编画,就受到了大众喜爱,甚至在非遗展览上,有参展者提出了购买意向。
这是怎样的竹编画呢?记者在广宁县第六小学看到,竹编艺术工作坊里摆放着学生和老师创作的各式各样竹编艺术品,凝结了创作者的大胆想象,充满了艺术性和趣味性。一幅挂在墙上的武术竹编画,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该竹编画中的武术人物,通过剪纸技艺剪裁成模型,再用竹编打造成一个立体的人物,用画框装饰成了一幅竹编画。
武术竹编画为系列作品,画中人物形象生动,细致到发丝、剑穗、身体弧度、鞋子等,都编织得惟妙惟肖。同时,在着色上也很讲究,融入了敦煌壁画的配色精髓,让原本简洁的作品拥有了独特的韵味和高级感,使竹编画更具视觉冲击力和中式美学。
“我们创新融合的想法来源于县里举办的一场非遗活动,希望能将广宁武术、竹编和剪纸三个非遗项目进行融合,创作出具有广宁特色的文创产品。”广宁县第六小学美术老师李伟东和钱松星告诉记者,将三个非遗项目融合起来并非易事,如何做得美观,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十分考验编织者的功底,编法、色彩、人物造型等需要不断磨合。
起初,工作坊的师生在尝试时并不顺利。因竹子的纹理不同,大家只好反复探索编法以及呈现的方式,最终决定用浮雕的方式呈现。在色彩运用上,他们试过用竹篾染色,但可供选择的颜色较少,高级颜色难买到,为让呈现的色彩更丰富,工作坊放弃了传统的浸泡上色,而是将一根一根竹篾刷上颜色,以呈现出更好的质感。
“经过一个半月的探索,最终作品的视觉效果很惊艳。”钱松星告诉记者,他们不仅制作了武术竹编画系列,还创作了狮头竹编画、牛头竹编画、龙虾竹编画、多彩鱼竹编画等,样式新颖美观,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一幅出自学生大胆设想创作的牛头竹编画,在一次非遗活动中,有参展者表示有意订做,用于办公室摆放,增加艺术感和文化氛围。
李伟东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如今,该校的竹编教学从竹编的实用性,如编织竹篮、竹筐等作品,逐渐升级提档,走向挖掘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致力创作出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的作品,走出了一条具有学校的特色竹编教学之路。他们受邀参加的省、市、县级非遗活动上,该校新颖的竹编画也深受大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