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通讯员 高敏雄
日前,2024肇庆马拉松圆满落幕,赛道的热闹逐渐散去,只见周边处处干净整洁,一场2万多人参加的大型活动,现场竟没有留下多少垃圾。“一举一动关乎你我形象,一点一滴彰显城市魅力,肇庆不愧为全国文明城市!”不少网友纷纷为这一现象点赞。
2020年,肇庆获评为全国文明城市。自此之后,肇庆常态化文明创建工作迈入更深入全面的探索与实践阶段。如今,走在肇庆街头巷尾,车辆自觉礼让行人,道路井然有序,随处可见的“志愿红”擦亮文明城市招牌,“光盘行动”成为新风尚……当下的肇庆,文明之花遍地绽放,美入眼帘、润人心田。
“快!下水救人!”近日,在高要区白土镇下山村,一名男子驾车不慎落水后休克,小汽车冲入鱼塘。一旁的热心人士朱建超和刘志强见状立刻跳水救人。他们的英勇身姿被附近群众拍下,正能量视频获得网友及媒体大量转发。
平凡铸就伟大,善举屡见不鲜。11月28日,一场“村民有约”文明实践集中行动日活动在封开县长安镇举行。 下转03版▲▲紧接01版
活动现场,何佳骏、黄金珍、陈旭文等“肇庆好人”、道德模范参加服务,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身影更是随处可见。他们为老人义剪、义诊、测量血压血糖、发放宣传手册,将暖心服务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记者了解到,肇庆持续推选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发挥典型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仅2024年前三季度,肇庆共1人获评“中国好人”、7人获评“广东好人”、2人获评广东“新时代好少年”。近年来,肇庆已先后涌现“中国好人”16名,“广东好人”93名,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下,志愿者队伍也日益庞大。目前,肇庆市共有超过94万名注册志愿者,5000多支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总服务时长6600多万小时,相关数据排名全省前列。我市还出台《肇庆市志愿服务回馈激励办法》等,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的注册登记和管理、褒奖激励等工作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不断激发广大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热情。
在深化文明培育方面,肇庆实施《肇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方案》,开展“肇就美好”等多种主题活动,引导市民提升文明素养,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华经典诵读进校园等活动,并结合清明、“五一”等时间节点,组织“清明祭英烈”“岭南童谣征集传唱”等线上线下活动,广泛开展革命教育、传统教育。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提升了市民文明素养,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肇庆还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统筹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通过抓机制促常态,抓基础促提升,抓宣传促参与,抓督导促长效,推动文明创建提质增效,让市民在文明创建中共享幸福。目前,全市建成常态化文明创建数据汇聚平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实践所106个、实践站1532个,延伸打造文明实践站点(基地)124个,形成“三纵四横”文明实践网络。
环境靓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如今,在文明新风的吹拂下,变美变强的还有广大乡村。结合“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等中心工作,肇庆全面组织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念好“富、净、绿、美、强、治”六字诀,努力写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美丽乡村新答卷。
开展理论宣讲近3000场次,受众近14万人次,实现全市1557个行政村(社区)宣讲全覆盖;建成县级公共图书馆镇街分馆106座、农家书屋1539个、“粤书吧”13家、“砚都书房”29家、公共文化空间422个,实现“一镇一所一站”“一村一站一屋”文化阵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构建起15分钟乡村文化生活服务圈;全市1557个村(居)100%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开展1800多场次“村民有约”“好家风好家训”等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增福添彩·爱‘植’属于你—肇庆市‘520’集体婚礼暨‘结婚种棵树’主题活动”等集体婚礼6场……肇庆不断围绕乡镇文明下功夫,以可触、可观、可感、可忆的形式,把丰富的文化生活送到群众身边,形成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浓厚氛围,努力实现乡村善治。
文明与幸福在这里交相辉映,如今,肇庆市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