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犹如时代前行的号角,鲜明映照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着时代风气的潮流。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近五年来,肇庆市广大文艺工作者高举旗帜,守正创新,奋力谱写着肇庆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增强高品质文化供给 文艺精品持续“上新”
1月28日,作为我市“岳山造林”主题文艺精品之一,《肇绿南粤——岳山大造林纪实》新书首发式在怀集举办。而在此之前,《岳山情》三集广播剧获第二十四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精品展播连续剧重点推荐作品一等奖。
近年来,肇庆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推进文艺创作生产,增强高品质文化供给。他们把握时代大势,以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更精准的眼光,谱写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肇庆新篇章,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建设者画像。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长篇小说《我不是村官》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的“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成为全国仅有的9部作品之一。青年网络作家徐爱丽的作品《闻香榭》被改编成电视剧,以2500多万播放量位居搜狐电视剧热播榜榜首。“90后”青年作家路魆创作的短篇小说《夜叉渡河》,摄影作品《“互联网+”时代的“稻客”》用镜头捕捉了新时代“稻客”的生活瞬间,荣获广东省最高文艺奖——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在美术事业中,全市近五年共有48件美术作品入选国家级美展。市戏剧家协会广播剧《挖穷根》、市曲艺家协会小品《一束鲜花》、话剧《龙凤茶楼》等一批彰显时代气象、具有肇庆特色的文艺精品不断涌现,为肇庆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讲好肇庆故事 打造文艺品牌矩阵
从“星湖之春”原创文学大赛,到第二届“中国砚都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再到“西江粤韵——粤港澳曲艺展演(肇庆曲艺周)”、本土原创作品新年音乐会等,一系列大型本地品牌文艺活动好戏不断。
五年来,肇庆市文联以打造品牌文艺活动为抓手,讲好肇庆故事,展现肇庆良好形象。近年来,市文联联合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肇庆美术馆开展岭南画派溯源调研活动,发挥岭南画派集结地品牌优势,促进肇庆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在深化合作交流方面,市文联以广府文化发祥地为纽带,促进粤港澳三地交流交融。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水彩画大展、“岭南风·大湾区书画展”肇庆专场展览、首届广东省大学生曲艺邀请赛暨2024粤港澳大湾区曲艺艺术周闭幕晚会等,推动湾区内文学、美术、书法等合作,为群众带来高水平的艺术盛宴的同时塑造粤港澳大湾区岭南文化肇庆新地标。
挖掘培养新苗 壮大“文艺肇军”力量
肇庆文艺满园春色、百花齐放,离不开相关政策扶持。
近年来,肇庆市文联通过推荐文艺家申报省、市重点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等,扶持、表彰、奖励在文艺创作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文艺家。每年举办的肇庆市“星湖之春”原创文学大赛和“中国砚都杯”肇庆文学奖大赛等,挖掘和奖励一大批文学新人,不断壮大“文艺肇军”的力量。
五年来,市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共开展各艺术门类培训80多场,参加培训人员达5400人次。截至目前,我市有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383人、省级文艺协会会员1229人,国家级会员人数比2018年增加221人。
以文惠民,以文化人。市文联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文艺志愿活动600多场次,“红色文艺轻骑兵”挂点联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春联进万家”、“书法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品牌文艺志愿活动轮番开展,以实际行动诠释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展望未来,肇庆文艺工作者们将继续高举旗帜、守正创新,全面推进文联深化改革,以文艺赋能肇庆高质量发展,为肇庆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文旅名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