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要一中科创团队和他们的科创项目。 受访单位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陈松连
特约记者 刘潜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上,高要区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高要一中)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安全守护者——基于磁电机能量捕获的“无电源”小型内燃机一氧化碳检测和预防中毒装置》,荣获大赛萌芽赛道最高荣誉——创新潜力奖,全国仅有20个项目获此奖项。
高要一中能捧回这个“含金量”颇高的科技创新奖,学校是怎么做的?记者近日前往探访。
据高要一中校长凌敏介绍,“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适性扬才,多元发展”这是高要一中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理念。2023年,高要一中成立了少年科学院,随后成立了科创部,通过成立名教授、名家长、名学生“三名工作室”,对科创教练团队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和组建了一支集科研、科创、项目式教学为一体的高素质教练团队。
该校根据学生的需求,自主开发了具有特色的科创校本课程,内容包括科技创新思维训练、发明创造方法、科技项目实践等。少年科学院成立一年多来,在市、省、国家级科创比赛中屡获殊荣。
获奖的《安全守护者——基于磁电机能量捕获的“无电源”小型内燃机一氧化碳检测和预防中毒装置》有什么作用?凌敏介绍,该项装置的最大优点是无需内置电池和外接电源,只需通过发动机的熄火线即可给装置供电。另外,该装置体积小,安装方便,具有轻便实用、预警准确等诸多优点,能及时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一旦有危险便立刻发出警报,同时切断发动机,帮助使用者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该装置把创新和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能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痛点。”凌敏介绍,不仅在技术上有突破,更重要的是它贴近生活,这正是大赛评委们看重的地方。
凌敏告诉记者,项目小组在研究和设计装置的过程中,克服了不少难题,如在设计电路研发的时候,就遇到了运行不稳定、一氧化碳浓度存在数据误差、不能关闭发动机等问题。项目小组迎难而上,通过全新的电路设计,增加稳压模块,保证装置持续供电,最终解决了运行不稳定的难题。通过多次实验,校准传感器,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多次调试,不能关闭发动机的问题也得到顺利解决。
凌敏表示,接下来,该校将继续加大科创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科创设施建设,并通过加强科创课程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外部资源对接等举措,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科创学习资源,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在实践中提升科创能力。同时,学校还将建立科创成果展示中心、定期举办创新成果展览等,展现学生的科创成果,激发更多学生对科创的兴趣,提升学校的科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