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在练习操控无人机。西江日报记者 王绮彤 摄
西江日报记者 王绮彤
通讯员 刘浩宁
轻拨操纵摇杆,一架小型运动无人机轻盈起飞,时而绕圈,时而冲刺……近日,在肇庆市颂德学校,一群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操控着无人机。
这些学生都是该校无人机社团的成员,他们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在操场上进行无人机操作训练。该校是市内最早一批开展无人机教育、培养相关人才的学校之一,该社团负责人张桂雄告介绍,在过去,无人机教育在教学中是空白的,今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们边教学边摸索,组建起了校内第一支无人机队伍。
“无人机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空前的喜爱与欢迎。”张桂雄表示,该校无人机社团成立短短一年多时间,成员从几个发展到现在20多人,在最新一期报名活动中,有80多位学生参与了报名。
在张桂雄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无人机,他随手拿起几架向记者展示:“这里的无人机,有的俗称‘圈圈机’,有的为三寸机、五寸机,还有足球无人机。体型决定了动力,五寸机体型最大,其最高时速可达到200多公里。”
张桂雄介绍道,无人机比赛分为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的障碍赛、“空中足球”等。在第一视角FPV无人机的比赛中,无人机头部设有摄像头,学生们需佩戴专用眼镜,以第一视角操纵无人机穿越赛道中设置的障碍,并顺利抵达目的地。受访学生表示,这种身临其境的速度感、驾驶感虽然带来了乐趣,但其操作难度极高,稍有不慎则会让无人机位置产生偏移,导致“炸机”,因此对动作精准度等都有着严苛的要求。
“赛道常见的障碍有s弯、绕门、绕八字、重力门等,几百米长的障碍赛道要在1分钟内完成,因此要刻苦训练,做到动作规范,形成肌肉记忆。”张桂雄说道。
张桂雄告诉记者,理论知识是学习和掌握无人机技术的基石,“我们在实操前就会向学生讲解无人机的原理、结构以及使用方法,学生需要自己更换电池与零件,摸清其中构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创新意识、锻炼动手能力都有着很大帮助。”
近年来,端州区教育局在各中小学内选拔优秀学生,牵头组建了端州区无人机队,为端州区的航模爱好者们打造了一个学习无人机和开展比赛竞技的平台,并在省内外各项赛事中收获累累硕果。
2024年8月,来自端州区各中小学的运动员们在广东省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大展身手,揽获14枚奖牌;随后,在第二十五届 “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无人机项目)总决赛中,该队伍取得了2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的佳绩。同年12月,端州区中小学的24名运动员组成肇庆代表队,参加广东省航空航天模型冠军赛,赛场上队员们表现优异,共获得17枚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