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体验文物普查工作。 市博物馆供图
文物普查作为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文物事业立足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自2024年5月以来,肇庆市积极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旨在全面摸清文物资源家底,为文物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为让青少年深入了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公众对文物保护的热情,1月20日,肇庆市博物馆举办了“一起‘趣’普查,传承府城记忆”——肇博文普小先锋研学活动。中小学生化身“小小普查员”,亲身体验文物普查工作,助力“四普”成果及时转化与宣传推广。
活动当天上午,研学开班仪式在肇庆市博物馆负一层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在理论培训环节,肇庆市博物馆保管部负责人、市第四次文物普查队队员梁颖瑜通过PPT演示和课堂互动,为学员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文物普查的概述、方法以及工作经验分享等。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氛围活跃。
随后,学员们前往牙鹰楼、米仓巷包公井等文物建筑进行参观学习。市第四次文物普查队队员董兴发、周淑玥、连颖琦为学员详细介绍文物的建筑结构、历史沿革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并带领学员对文物建筑进行现场测绘,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和专业性。
下午的实操环节更是让学员们兴奋不已。他们被分成三组,在肇庆古城墙自主开展勘测工作。在队员们的指导下,学员们现场完成了测绘及普查登记,亲手触摸历史,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
所有课程完成后,各组学员代表还在结业仪式上依次上台展示文物勘测成果,分享参与文物普查工作的心得体会。工作人员还为他们颁发了结业证书。
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研学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身边文物的前世今生,更领悟到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他们表示将把这次研学的收获运用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肇庆市文广旅体局文物科科长李德仁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够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在未来的生活实践中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自觉变身文化遗产的守护人。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通讯员 吴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