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口街道台洞村位于封开贺江碧道画廊。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水口社区千亩桃林。

高要区白诸镇北岸村的遗志堂。

北市镇大屋村的客家大屋仁善里。

黄布沙村建有采摘乐园,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不少游客到此享受采摘乐趣。

位于封开县杏花镇杏花社区的杏花十二座。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新春佳节,游乡村、寻古韵、品美食……不用走遍四海八荒,在肇庆乡村就能体验到趣味十足的春节新玩法。为此,本报搜罗肇庆不同县(市、区)的乡村,不仅能够找到传统文化的韵味,更能领略到自然的魅力。因此,无论是家庭出游,还是朋友聚会,或是独自探寻,肇庆的乡村都能为你提供一方完美的归宿,度过一个“年味满满”的春节。
封开县江口街道台洞村
封开县江口街道台洞村,位于封开贺江碧道核心地带,这里山、水、林、田、湖、湾、岛风光兼具,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融为一体。
贺江缓缓流过,两岸风光无限。广东省首批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封开贺江奇景生态游贯穿全村。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台洞湿地公园、励志碧道公园是一个旅游新亮点,吸引两广各地游客前来游玩。台洞湿地公园位于江口街道台洞村占地面积达1300亩是封开县首个集科普教育、湿地探秘、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旅游元素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走进台洞村下属的励志新村,漫步其中,穿越竹林,更觉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乡村振兴之美处处可感。励志碧道公园。该村以“励志”为主题,大力推广大学生创业品牌,打造大学生创业基地。依托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以“产业观光”为主题的碧道体验段。建设有格桑花海、竹林沙滩乐园、竹荪基地、帐篷营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等特色景点,并有地道美食街、精品民宿、临江垂钓等旅游配套服务,是一家大小春节体验乡村生活的度假胜地。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广宁县北市镇大屋村
悠长的假期,不妨放慢脚步,走进广宁县北市镇大屋村,穿梭在乡间田野间,秋禾起伏,空气清甜,兴致来临时,还能走进散落其间的历史底蕴深厚的客家大屋,感受岁月的痕迹。
据了解,隶属于广宁县北市镇扶溪社区的大屋村毗邻清远南冲镇、阳山杨梅镇,其客家大屋建筑群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仍保留有仁善里、永安里、福兴里、积庆里、福安里等10座清代客家大屋。因此,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中国传统古村落。
漫步大屋村,沿着扶溪河,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客家大屋仁善里。游客可以走进屋内参观欣赏。仁善里大屋内外的梁、柱、檐、楣均有木雕、陶塑图案,十分精细,承袭了客家大屋建筑的独有特色。除了参观古屋,村内还有许多古榕树,历史悠久,蓬勃苍翠,流连于绿荫之下,疲惫的身心能瞬间舒畅。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鼎湖区沙浦镇黄布沙村
在鼎湖区沙浦镇,有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黄布沙村。如果市民游客想领略现代乡村的优美田园风光,享受采摘新鲜蔬果的乐趣,感受乡村悠闲惬意的美好时光,那么到黄布沙村来一次乡村游是不错的选择。
近年来,黄布沙村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在农房风貌品质提升上,以香蕉元素串联农耕文化、包公廉洁文化、红色文化等。同时,积极推进文旅融合,打造了浦屿民宿粤书吧等乡村文化空间。
如今的黄布沙村,香蕉林郁郁葱葱,特色民房色彩斑斓,游客穿梭其中,感受着田园风光与文化魅力。村庄周边还有革命纪念碑、农会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天湖鹭鸟生态邨等旅游资源,确实值得一游。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陈松连
高要区金渡镇水口社区
春节期间,如果想欣赏桃花,可以到高要区金渡镇的水口社区,那里有千亩桃花林。
春节前,部分桃花在花市售出,但仍留有不少在原地,以待明年再卖。春节期间正是桃花盛开时,朵朵桃花绽放,招蜂引蝶,十分漂亮。行走在桃花林间的小道,拾级而上,直至山腰。回首望,村舍置身桃花间,诗意十足。
为了吸引游客,当地正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水口社区与端州区黄岗街道一江之隔,导航至“高要金渡新村千亩桃花林”即可。看完桃花,周边还有不少乡村食馆,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高要区白诸镇北岸村
彩色花窗、石雕装饰、罗马石柱……在高要区白诸镇北岸村,有一幢近百年历史的碉楼。这幢名叫遗志堂的碉楼于1927年开始建造,花费3年才竣工,至今保存完好。
遗志堂高4层半,中西合璧,西方建筑元素与中式建筑元素糅合在一起,自成一体。据村中老人介绍,遗志堂的罗马石柱、阳台露花、门窗雕饰等建材,都是建造者花钱从意大利等国家进口的。走进内堂,只见有数根刻有龙凤的粗柱子,天花板上有多个精美的雕刻。
楼顶四周,每隔几十厘米就有一个可以向外或向下射击的射击孔。去年,白诸镇活化利用遗志堂,提升周边农房风貌,修整道路、建荷花池,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遗志堂的旅游价值得到较大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遗志堂与白诸镇另一碉楼布院村利贞堂只相距七八公里,可两幢碉楼一起参观,感受百年碉楼魅力。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封开县杏花镇杏花社区
杏花十二座位于封开县杏花镇杏花社区,是杏花镇众多古村落中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处古香古色的大宅院。杏花十二座始建于清初,文化内涵和家风遗训都十分渊长深厚,由12座院落、门楼、附屋共同组成,整个大宅共有88间厅房,主体建筑坐东向西,共分三列四排,后排及门楼为镬耳式门墙,每列之间有巷道分隔,走进去像“迷宫”一般。
房屋的大门和屋檐风格飘逸,屋脊、挑檐均雕有精致的动物花草浮雕,房屋建筑还保存良好,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二座”设南北两大门、东西两小门。南大门楼两侧山墙弯曲高耸,形如平常炒菜的锅头的一对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镬耳式山墙”,在广东又把这种形式的建筑称“镬耳楼”。
围屋正门坐北朝南,门前有一弯月形水塘,围屋后是低矮的土岗筑成的土城。杏花社区内伍氏大宗祠、花厅、蔼然书室、古井、会堂等保存完整,极具参观价值。村内四塘相连,青竹摇翠,民风淳朴,是观赏古民居、了解当地风情、享受田园风光的好地方。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