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苏燕君 通讯员 邓子欣
聚焦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出谋划策,着眼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献计出力,为绿美肇庆生态建设建言献策……2024年肇庆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处处都饱含政协智慧、政协力量。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一年来,市政协各参加单位、专委会、联络处和广大委员(以下统称“提案者”)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做好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务实建言,积极献策,推动提案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367件,其中委员个人和联名提案254件,市政协各参加单位、专门委员会、联络处、委员工作室集体提案113件;经审查立案240件,转作建议127件。这些数据不仅反映出提案者的履职热情高涨,也充分传递出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使命和情怀。
围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民进市委会和方晓海、梁玉茹等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打造科技创新生态链,促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提案》被列为市政协重点提案, 下转04版▲▲紧接01版
有力推动我市创新主体培育,大力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政协经科委、市政协提案法制委第四委员小组、民建市委会和政协委员李婧提交的《关于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系列提案》同样被列为重点提案,不仅推动我市落实10项改革任务、37项具体举措和237项细化措施,还助推我市在优化金融保障环境、增强法制护航能力等方面靶向发力,助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民革市委会、九三学社市委会以及胡志兰等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肇庆“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为我市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聚焦落实陈莉等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加大力度培养乡村运营管理人才的提案》,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支持鼓励探索“农村职业经理人+”发展集体经济模式,取得较大成效。去年,全市新增认定登记新农人个体970人、新农人经营主体88家,新成立7家“强村公司”,成为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的新动能。
围绕绿美肇庆生态建设,市政协怀集联络处、民盟市委会以及程云区、冯小极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推进绿美肇庆生态建设的系列提案》,王国彬等政协委员则提交相关提案,建议我市以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都市圈为契机,大力发展水污染防治设备和环保装备制造产业。相关单位认真办理提案,持续建设绿美岳山示范点,大力实施绿美肇庆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并出台系列政策,不断提升绿美肇庆生态建设综合效益。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农工党市委会以及陈以明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系列提案》。市卫健局等单位认真办理提案,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县强、镇活、村稳”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格局,让百姓更有“医”靠。政协委员黄汉东提交《关于以“政协+法院”机制促进诉源治理的提案》后,市政协会同市法院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协+法院”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在四个基层法庭独立设置调解工作室,推动政协力量更加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建议回响频频,提案落地有声。过去一年,市政协提案工作特色更加鲜明、作用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明显,离不开全市上下的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当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规格推动政协提案办理协商工作,为提案办理赋能助力。市政协坚持将提案与协商议政、民主监督、调研视察一体化推进、协同性落实,大力提倡“无调研不提案”,以集中培训、情况通报、专题辅导、广开知情明政渠道等方式,多措并举强化委员提案履职能力,持续提升提案选题精准度,推动提案办理提质增效,力促提案件件有着落、案案有结果。
截至2024年10月底,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收到的提案全部办复,当中许多建议都直接推动我市相关问题的解决,或被吸纳到相关决策、发展规划和部门工作中,充分发挥提案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