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要区第一中学少年科学院基地创客室,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西江日报通讯员 林茵红 摄
去年以来,高要区聚焦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建设,全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学校扩容提质、教育内涵提升和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创新教育方法与模式……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举措,高要全方位提升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殷切期盼。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梁诗茗 赖家乐
夯实教育基础缓解学位紧张
新学期,高要区第二中学星科校区的教室里课堂氛围浓厚。讲台上,老师激情澎湃地授课;讲台下,同学们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下课铃声响起,整个校园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热闹起来。
高要区第二中学星科校区于2018年筹备办学,从最初的14个班级,在校学生仅数百人的规模起步,到如今已发展成82个教学班、4100多名在校生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极大地缓解了高要城西片区的学位紧张问题,为当地教育资源均衡分布贡献了重要力量。
2024年,高要区扎实推进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建设,围绕10个方面33项措施,全力推进中小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建设和乡镇“三所学校”建设,完成改扩建学校项目6个,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000个、公办学前学位270个,不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
同时,高要区深入推进数字教育建设,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借助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评价效能,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从源头壮大师资力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要区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着重在教师“养成”源头上下功夫,通过推进“区管校聘”改革、拓宽招聘引进渠道、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及名师建设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不断优化师资配置,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作为区直重点中学,高要区第一中学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该校教师队伍以中青年为主,45岁以下教职工占比达到77.3%,副高职称教师占比高达32.2%,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22.1%。尤其是近两年入职的新教师,大多数来自985、211等重点院校,为教师队伍增添了新鲜活力与优质资源。学校不仅注重内部培养,还积极为区域教育事业输送人才,为区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了坚实力量。
教育质量校园文化双提升
2024年,高要区狠抓教学综合改革,组建了5个教育集团和7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发挥优质学校在校园常规管理、文化建设、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和学校内涵发展等方面的辐射、示范、引领作用,打破校际壁垒,全面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同时,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开展交流研讨等方式,加强教研人才队伍建设。全区教育集团全年开展教研活动300多场次,参与人数近2万人。7个城乡教育共同体涵盖全区46所学校(幼儿园),全年联合开展校际大教研活动100多场次,并建立起流动用人机制,实现城乡教师“双向交流”,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高要区教育局大力强化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高要区已成功创建市级研学基地5个,全年成功举办篮球、足球、游泳、经典诵读、艺术展演等全区性文体活动近20项,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中小学校也立足实际,积极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高要区表示,将继续深化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建设,围绕“一个目标、二套机制、三支队伍、五大改革、八项重点工作”,加快构筑高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