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演员在花灯前再现舞蹈《瑞鹤归》。 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汉服爱好者着汉服,逛庙会。 西江日报实习生 李梓骞 摄


以上三图:非遗巡游。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编者按
当最后一盏花灯熄灭,当热闹的巡游队伍渐行渐远,当最后一批游客带着笑容离开,2025年肇庆广府文化庙会终于落下帷幕。那些古老与现代交织的画面,却在心底久久回响。那热闹的场景、绚丽的花灯、悠扬的粤韵,仿佛还在眼前、耳边徘徊,让人忍不住回味无穷。这场盛大的文化盛宴,如同一场穿越古今的梦境,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触摸到了岭南文化的千年脉络,也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在这场为期四天五夜的文化盛宴中,肇庆以一场充满烟火气的非遗狂欢,为人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岭南记忆。
一场穿越古今的
文化之旅
肇庆广府文化庙会,不仅仅是一场节日庆典,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觉醒。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岁月沉淀的非遗瑰宝。从古老的端砚到灵动的粤剧,从传统的龙狮到精美的新桥洋篮,从蝶舞飞扬的非遗舞蹈到传承千年敬仰的春祭包公……当这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时尚潮流相结合时,我们看到了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无限生机与可能。
今年的庙会以“多彩非遗闹元宵”为主题,将肇庆的传统文化——宋文化、包公文化、龙母文化、砚玉文化等巧妙地融入其中,全方位展现了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宋韵雅集”集市上,古风首饰、端砚、金渡花席等非遗项目琳琅满目,仿佛让人置身于大宋的繁华街巷。而非遗巡游更是将这种穿越感推向高潮,25个方阵、近1300人的队伍,身着华丽服饰,手持传统道具,沿着古城街道一路欢歌笑语,将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一一呈现。这一刻,非遗不再是历史的遗迹,而是活生生的文化记忆,穿越古今,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
本届庙会最大的亮点之一,是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除了传统的非遗展示,低空飞行展演、文创潮玩、沉浸式互动体验等现代元素的加入,为这场文化盛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非遗集市上,古老的端砚与现代的文创产品交相辉映;在舞台上,传统粤剧与现代街舞同台竞技,古老与时尚的碰撞,让观众大呼过瘾。
这种创新不仅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更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这里,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可以融入我们生活的美好事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可能——它在烟火气中绽放,在现代生活中延续,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全民参与的文化狂欢
肇庆广府文化庙会,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狂欢。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在这场盛会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非遗巡游沿途,观众们热情高涨,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在非遗集市上,人们流连忘返,品尝着地道的肇庆美食,购买着心仪的非遗文创产品;在舞台上,精彩的文艺表演让观众们沉浸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这种全民参与的热情,不仅让庙会的氛围更加热烈,更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支持。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希望孩子能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岭南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他们这一代继续传承下去。
2025年肇庆广府文化庙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岭南文化的一次精彩展示,更是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的典范。通过“非遗+旅游”的模式,庙会将文化展示与旅游体验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了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非遗集市、文创产品展示、沉浸式游览体验等创新形式,不仅带动了消费市场,也为肇庆的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庙会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吸引了不同地区的人们前来参与。通过非遗项目的展示和互动,游客可以深入了解肇庆的历史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意犹未尽,期待未来
随着2025年肇庆广府文化庙会的落幕,人们心中充满了意犹未尽的感慨。这场文化盛宴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无限可能。肇庆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通过“非遗+科技”“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多元模式,进一步挖掘非遗的潜力,让岭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肇庆广府文化庙会,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它以非遗为纽带,连接着历史与未来,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文化的自信。我们期待着下一届庙会的到来,期待着它带来更多惊喜与感动,让人们每一次踏入肇庆,都能感受到非遗文化的脉搏在跳动,都能在烟火气中触摸到岭南文化的温度。
这场庙会虽然已经结束,但它所传递的文化力量却永远不会消逝,让岭南文化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西江日报记者 袁丽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