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桩醒狮比赛。 西江日报实习生 李梓骞 摄

醒狮在高桩上飞跃而起,展现出高超的技艺。西江日报实习生 李梓骞 摄

醒狮造型栩栩如生。 西江日报实习生 李梓骞 摄
西江河畔,包公文化园内,艳阳高照。伴随着紧凑的鼓点,各支醒狮队擂响战鼓。一只只雄狮纷纷登台亮相,闪转腾挪间将狮子的威猛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在下午进行的高桩醒狮赛将赛事带向了高潮。比赛场地的周边围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游客,有的在高处驻足,有的站在红凳子上,还有不少小孩骑在家长肩膀上,大家用各自的方式沉浸式感受民俗魅力。
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各参赛队伍轮番秀出看家本领,起势、翻腾、上山、过桥、飞跃、回旋、采青……运动员们在高桩上不断挑战高难度动作,尽显南派雄狮威武神态,现场观众掌声尖叫声不断。
经过角逐,各项目的排名也顺利出炉。肇庆市龙狮运动的资深裁判伍尚联坦言,赛事汇集了全市高水平的醒狮队伍,从得分上看各支队伍技艺是旗鼓相当,失误很少,角逐相当激烈;另一方面各队也有创新的一部分,包括采青的技巧、锣鼓的改良,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赛事虽然圆满落幕,狮舞文化的故事还在续写。在肇庆,许多村镇都有自己的醒狮队。村民们在闲暇时习狮练武、强身健体。每逢节庆假日,热闹的舞狮活动也为乡村增添欢乐喜庆的氛围。
来自高要大湾尚德永春文化馆的陆梓航,从小受到家乡的耳濡目染,对醒狮有一种别样的情结。“很开心能参加全市的醒狮大赛,从小我就开始喜欢醒狮运动,初中开始正式练习舞狮,现在已经有两年多了。”陆梓航表示,他会馆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学生。
让非遗焕发新活力,更要注重传承与发展。近十年来,肇庆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小学开设有龙狮运动相关课程或兴趣班,学生龙狮队遍地开花,“以狮养狮”的良性循环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肇庆市龙狮运动协会会长谭来长告诉记者,龙狮运动发展不仅要抓好进校园活动,更重要的是让教练懂醒狮。去年年底,协会与教育部门共同开设培训班,培养了200多名的醒狮教练员,让龙狮进校园活动更有底气,更能出成效,培养更多狮舞运动员。与此同时,各地乡镇都应该广泛开展舞狮活动,让醒狮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
舞动的是醒狮,燃动的是节日氛围,传承的是文化和精神。肇庆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挖掘醒狮文化,从丰富活动载体、创新狮舞技艺、树立狮舞品牌、促进文体旅融合等方面着手,不断推动狮舞技艺传承发展,加大非遗的保护力度,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来参与进去,传承好我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