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美学引领乡村美丽蝶变□ 纸 鸢

2025年02月18日 西江日报

  据《西江日报》报道,自全市首家乡村美学工坊在德庆县马圩镇挂牌成立、肇庆学院乡村美学工坊揭牌以来,乡村美学工坊发挥专业力量,加入到以美学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热潮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美学力量。

  运用乡村美学思维改善提升乡村环境,统筹规划自然生态、人居环境、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之间的关系,以美的力量塑造生态宜居、百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这无疑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肇庆依托乡村美学工坊专业力量,深入挖掘乡土独特气息和乡村美学价值,按照美学规律,不断塑造新的乡村形态,开发文创产品,策划文旅活动,将多个乡村从“资源洼地”变为“美学高地”,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这种以美学赋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提升了乡村“颜值”,激发了发展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是广大农民,实施范围是广大农村。过去农民关心粮食“有没有”“够不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期待,更在乎乡村“好不好”“美不美”。乡村美学思维的导入与应用,因势利导用活乡村独特资源,引领乡村发生美丽蝶变,有利于塑造新时代乡村的独特魅力,进而满足群众对物质和文化的双重需求。

  乡村美学根植于乡土文化,能够于无声中浸润熏陶群众的精神生活。肇庆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乡村振兴也呈现出向高质量纵深推进的良好势头。如何在发展的浪潮中传承乡土文化,彰显乡村人文之美,涵养村民精神生活,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大文章”。一方面,生态美是乡村最值得珍惜的气质特征。乡村生态环境相较于城市景观而言,其自然特质是有本质区别的。田野稻香与山头绿荫,无不充盈着原生态的自然美。因此,要注重乡村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在乡村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乡村原有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保留乡土原味和建筑地域性。另一方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不是让乡村简单复制城市生活,而恰恰是要在差异化上体现独特性,并通过与都市文化间的互鉴,挖掘自己的乡村文化资源,体现乡村文化特色。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的民俗风情、非遗等特色资源,并将之创新融入乡村建设当中,形成既具有乡村淳朴氛围又不失现代时尚气息的乡村空间,使得乡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焕发出乡村的特有魅力。

  美学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更广阔思路,在将“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同时,要从生态、产业、民生、文化等多重维度将乡村打造成具有发展内生动力的有机体。当前,乡村美学引领乡村建设发展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需要更多力量来共同点燃这把“美学赋能”的火炬,实现乡村的宜居宜业和美发展。要不断壮大乡村美学队伍,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联动,组成志愿服务队,为乡村提供服务。此外,要积极提高村民参与意识,持续培养乡村建设本土人才,定期为村民举办审美提升、技巧运用等课程,激发村民更多奇思妙想,共同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断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提升村民对乡村的归属感。

西江日报A02A02以乡村美学引领乡村美丽蝶变□ 纸 鸢 2025-02-18 2 2025年02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