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肖桂芳
通讯员 陈坚庭 黄伯光
一年砥砺奋进,一年春华秋实。翻开肇庆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履职日志,一份尽显担当作为、不负人民重托的精彩答卷跃然眼前:全年共召开常委会会议9次,审议通过法规、决定4件,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10件,听取审议专项报告26个,检查2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监督4项,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3人次……一组组与发展相通、与民生相连的数字,镌刻着全市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下转03版▲▲紧接01版
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及市委工作安排,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干担当、主动作为,持续强化法规供给、监督推动、决定支撑等法定职责,圆满完成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推动肇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举旗铸魂 把牢正确方向
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的“定盘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带头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提高做好人大工作的政治站位和理论水平。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和市委工作方案,及时就人大重要会议、重要立法、重要工作、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力服务中心大局,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和民心关切,主动从人大工作层面推动落地落实,召开全市发挥各级人大职能作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凝聚智慧力量,推动人大工作与党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同向发力。
高质量立法
护航肇庆高质量发展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市委中心工作推进地方立法,以高质量立法护航肇庆高质量发展。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市人大常委会制定《肇庆市养老服务条例》,明确养老服务工作各方职责和权利义务,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养老机构管理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立足农业种养“小切口”,破解水污染防治难题,完成《肇庆市农业水污染防治条例》市级审议工作,积极推动我市生态农业转型,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底色。
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市人大常委会总结肇庆市地方立法实践经验成果,修改《肇庆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与时俱进完善地方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机制,为实现立法科学有效提供制度保障。
寓支持于监督
推动中心工作有效落实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神圣职责。市人大常委会准确把握人大监督职责定位,综合运用法定监督方式,着力推动法律法规全面有效实施,保证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市人大常委会以有效监督助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跟踪分析全市经济形势,听取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围绕主要经济指标完成、重点任务落实、重大项目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助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听取审议计划预算执行、决算、审计和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情况等报告,3次审查批准预算调整方案,促进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听取审议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以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专项报告,助推国有经济做大做强;听取审议政府性债务管理专项报告,助力提升政府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和水平,助推我市财政可持续发展。
以有效监督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听取审议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情况报告,专题视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动培育新产业、催生新模式、形成新动能;专题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引育,促进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视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
以有效监督助力“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深化“三个一批”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综合运用监督方式,督促政府在“百千万工程”典型突破、镇村规划建设管理、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提速增效;听取审议我市以地方特色文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情况报告,助力优化文化服务和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以有效监督助力绿美肇庆生态建设,持续推进污染河涌整治监督三年行动,结合听取审议专项报告,通过面对面询问,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一河一策”的整治措施,共护肇庆碧水清流;开展《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审议我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古树名木保护及古树公园建设情况报告;开展环境资源司法保护调研,推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和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绿美肇庆生态建设,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监督水污染防治工作”入选省人大环境资源领域2023-2024年度典型监督案例。
以有效监督助力民生保障事业发展,开展高质量长者饭堂建设专题调研,推动健全完善助餐配餐服务点,破解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开展“医师下乡”工程调研,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激发活力
推动代表工作提质增效
人大工作的基础是代表,活力在代表。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服务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行权,持续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推动代表工作提质增效。陈瑞爱代表“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赋能‘百千万工程’”入选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职优秀案例。
加强代表履职保障和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完善代表履职考核工作机制,要求每一位市人大代表在届内都要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原选举单位述职一次;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示范带头,共有120多名市人大代表开展述职;出台办法,组建8个领域人大代表专家库,提升人大科学决策、精准监督水平;举办履职能力提升学习培训班,夯实代表依法履职的能力基础。
推动代表主题活动走深走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绿美肇庆·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与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一起牵头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四级人大机关在四会市共建“人大代表林”,示范带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及人大机关干部7000多人次,捐款近700万元,建设“人大代表林”160多片,种植各类树木7万余株,实现市县镇“人大代表林”建设全覆盖。
增强代表建议办理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代表建议“提、办、督、激”全流程管理,开展代表履职优秀案例、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推动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236件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按计划逐步解决的占90.6%。
深化省际人大合作交流。市人大常委会与贺州市人大常委会签署《区域协同立法合作协议》,围绕贺江水环境保护探索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开展“同植一片林”植树活动,建设“粤桂省际人大林”160亩,助力两地绿美生态建设;联合监督履职,开展省际“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共同推动解决粤桂交界地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关于推进省际人大区域合作的情况报告》得到省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探索创新
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肇庆实践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落实省人大常委会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域样板的工作部署,夯实平台载体、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制度机制,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肇庆实践。
健全完善“两个联系”机制。市人大常委会及时调整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安排,加强与代表联系,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指导各地探索拓展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和渠道,广泛听取选民群众建议和诉求。
创新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市人大常委会探索代表工作与监督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新模式,搭建起政府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沟通桥梁。围绕落实代表建议和民生实事的办理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百千万工程”、办理民生实事、激活文旅消费4个专题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累计提出并转交部门办理意见建议102条,有效推动党委决策部署落实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
完善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创新立法意见征集、法治宣传方式,推动立法联系点工作和代表、监督以及基层治理等工作融合联动;巩固代表联络站“三化”建设成果,建成1200多个网上代表联络站,打造一批代表联络站示范站,四会市大沙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工作实践入选2024年度全省1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特色案例。
固本强基 加强自身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四个机关”职能定位,持续深化肇庆人大“三问”活动,全面加强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效率。
坚持党建引领。市人大常委会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把党建工作与人大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提高理论宣传和信息化水平。市人大常委会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和人大宣传平台,广泛宣传肇庆人大工作成效和代表履职风采;优化调整充实人大制度研究会力量,举办理论研究成果交流会,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阐释;加强“数字人大”建设,用好“粤人大”应用、“粤当家”小程序,推进全市各级人大和基层站点数字化建设和数字化场景应用。
市人大常委会还密切市县镇人大联系协同,强化工作联系,促进工作交流、互学互鉴;强化履职协同、资源共享,为基层人大创新发展创造条件。
新故相推,日升不滞。2025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持之以恒提升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质效,为推动肇庆加快崛起为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门户枢纽提供坚强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