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博物馆举办古生物化石展

四会发现赖氏龙化石

2025年02月18日 西江日报

在四会市博物馆存放的部分恐龙化石。 受访单位供图

  西江日报讯(记者 严炯明)日前,四会市发现赖氏龙类恐龙化石的科研成果一经报道,随即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他们希望能现场一睹恐龙化石风采。四会市博物馆综合考虑市民意见,于2月16日至2月23日举办古生物化石展示室开放日,让市民沉浸式探秘恐龙世界。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出地点在四会市博物馆二层古生物化石展示室,开放时间为每天8时30分至12时,以及14时30分至17时30分,其中2月17日为闭馆日。前往参观的市民无需预约,到馆后从东门观众入口进馆,并在一层服务台扫描二维码登记信息即可。

  此次开放日展出的重头戏是在四会市太平岗地区的上白垩统大塱山组地层中,发现的距今约 7000 万年的鸭嘴龙类赖氏龙亚科赖氏龙族恐龙骨骼化石。

  据悉,鸭嘴龙类因长着鸭子一样的扁平嘴巴而得名,是繁盛于白垩纪的植食性族群,属于恐龙中的鸟臀目。鸭嘴龙类演化出了成排的牙齿组合,整口牙齿超过千颗,牙齿之间高低错落、紧密排列,无任何缝隙。加上每颗牙齿上各异的凸脊,大大增加了牙齿与食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研磨效率。这种强大的咀嚼能力帮助它们从早白垩世晚期开始四处繁衍,子孙遍布全球。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四会赖氏龙化石与北美的赖氏龙族亲缘关系接近,可能是亚冠龙的姊妹群。由于标本保存的骨骼较为零散,研究团队出于保守起见,未建立新的生物分类。

  这些珍贵的化石代表赖氏龙亚科恐龙在中国华南地区的首次发现,是晚白垩世北美恐龙扩散至中国华南的唯一证据,对于生物古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研究白垩纪末期大灭绝前不同地区生态情况的宝贵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古生物专业期刊《历史生物学》发表。

  开放日期间,市民不仅能近距离了解赖氏恐龙骨骼化石的形状特征,还能观赏此前打破中国暴龙超科化石最南端记录的3枚暴龙超科牙齿化石。现场还有恐龙蛋化石、腹足类化石、鱼化石、鸟类化石、蛙类化石、蕨类化石、昆虫化石等展出。

  四会市博物馆提醒,为保护这些珍贵的化石,参观者要按现场指引进行参观,不要触摸、拍打展柜玻璃,以保障展品安全和观展体验。市民参观时请保持安静,请勿大声喧哗,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严禁商业拍摄、直播等行为,以营造良好的参观环境。

西江日报A06A06四会发现赖氏龙化石 2025-02-18 2 2025年02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