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创新,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西江日报记者 肖桂芳 通讯员 陈坚庭 黄伯光
“三个一批”助力“百千万工程”提速
市人大常委会持续以“三个一批”助力“百千万工程”,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报告、专题调研、集中视察等方式,督促政府在“百千万工程”典型突破、镇村规划建设管理、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粮食安全等方面提速增效。
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了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主题的“代表·局长面对面”交流会,围绕“关于调动社会力量与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结合 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建议”“关于推动肇庆市南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6件建议的办理情况开展沟通交流,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小切口”特色立法护航地方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实施了《肇庆市养老服务条例》,率先规定用于养老服务的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比例不低于55%、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等制度措施,明确养老服务工作各方职责和权利义务,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养老机构管理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农业种养“小切口”,破解水污染防治难题,完成《肇庆市农业水污染防治条例》市级审议工作,通过构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置、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等长效机制,积极推动我市生态农业转型,成为全省首部规范农业水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
2024年,肇庆市人大常委会、贺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封开县签署《区域协同立法合作协议》,明确两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基层治理等领域开展区域协同立法。
围绕绿美生态建设共护碧水清流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与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一起牵头组织五级人大代表、部分人大机关干部在四会市共建“人大代表林”,示范带动我市各级人大代表及人大机关干部7000多人次,捐款近700万元,建设“人大代表林”160多片,种植各类树木7万余棵,实现市县镇“人大代表林”建设全覆盖。
持续推进污染河涌整治监督三年行动,把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本届市人大常委会的首个专题询问,综合运用无人机巡查等手段开展全覆盖暗访,结合听取审议专项报告、通过面对面询问,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一河一策”的整治措施。“聚焦绿美肇庆生态建设,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监督水污染防治工作”入选省人大环境资源领域2023-2024年度典型监督案例。
聚焦解难纾困助推民生实事走深走实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提出的涉及推进“民生实事”方面的建议和有关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情况,再次开展了“代表·局长面对面”交流会。内容涉及老旧小区管道燃气安装、解决公办学校学位紧缺问题、“长者饭堂”的落实等群众生活多个方面。并就高质量长者饭堂建设专题进行调研,针对镇村实际以及风俗习惯,提出因地制宜、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推动健全完善助餐配餐服务点,破解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
通过代表与局长、部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走深走实。
向原选举单位述职加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
为增强代表责任感,促进选民监督,加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在指导规范各地做好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肇庆市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每一名市人大代表在其代表任期内向原选举单位至少报告(口头或者书面)一次履职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示范带头到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全年共有120多名市人大代表进行了述职。
探索创新工作案例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
市人大常委会加强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巩固代表联络站“三化”建设成果,建成1200多个网上代表联络站,打造一批代表联络站示范站,四会市大沙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工作实践入选全省1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特色案例。指导高要区建立肉桂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发动各方力量推动建成近400公里的“桂山路”,惠及桂农10多万人。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指导各地探索拓展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和渠道,广泛听取选民群众建议和诉求。端州区推行代表下沉“家门口”听民意新模式,到巷口、树头广开言路、集纳民意,助力办好群众“心头事”;四会市、广宁县推行“码上约代表、马上解民忧”活动,群众通过扫码了解代表信息、反映意见诉求,实现代表与群众全天候联系、零距离沟通。陈瑞爱代表《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赋能“百千万工程”》入选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职优秀案例。
持续打响“粤桂合作·人大协作”品牌
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打响“粤桂合作·人大协作”品牌,进一步健全完善合作机制,深化合作内容和形式。
封开与广西苍梧两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同植一片林”主题植树活动,共建“粤桂省际人大林”,助力粤桂两地绿美生态建设;两县人大常委会举行了首场“代表·局长面对面”交流会,人大代表就群众关心的产业融合、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民生民利等事项提建议,两地相关部门一一进行了现场回应。
“粤桂合作·人大协作”品牌探索实践得到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高度认可,《关于推进省际人大区域合作的情况报告》得到省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的批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