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须以现代化园区为支撑。为服务好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规划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其中之一,总规划面积992平方公里。
自挂牌成立以来,以市管起步区为核心,肇庆大产区实现了从破局起势到挂挡前行的突破性发展。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市管起步区坚持稳中求进,园区面貌不断焕新,产业建设实现“4个突破100”,多项指标领先全市,发展活力迸发,为建设好全市创新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奠定良好基础。
园区面貌焕新 推动产业要素集聚
按照现代化高质量园区的建设标准,肇庆大产区将规划建设为产业承载力较强,产城融合度较高,绿美智慧、节约高效、安全可控的园区,实现政策集成、要素集中、功能集合、产业集聚,服务产业强市战略。
肇庆大产区市管起步区规划面积52.12平方公里,包括四会大沙起步区和鼎湖莲花-四会富溪起步区。过去两年,市管起步区按照适度超前、成本节约、节奏科学的原则,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建设绿美园区、智慧园区、融合新城,推进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主阵地建设。
在首期开发的富溪片区,已快速形成东西向5公里、南北向3公里的集群,共7000多亩土地正在开展建设。通过无人机俯瞰这片肇庆最火热的土地,超百个项目同时动工,处处桩机林立,收储的土地不断延伸,园区面貌几乎一月一变。
为服务好产业建设,按照产城融合的规划,2024年,市管起步区统筹资源,高标准落实要素保障,高质量建设基础配套,分别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任务的162.4和161.7%。该区加快推进道路交通、水利工程、供电变电、综合管网、大沙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并高效率建设肇庆大产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春节前,肇庆大产区综合服务中心已完成23万平方米通用厂房主体建设,项目一期一标段厂房出租率超80%,多家创新型企业通过厂房租赁遴选,食堂、公寓、商业配套等设施也将陆续进驻。
科技创新引领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坚持制造业立省,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着力推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环节之间协同融通、高效运行,全方位提升生产力水平。
按照省、市的部署,肇庆大产区市管起步区聚焦现有生产力改造和新质生产力引育,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特色产业,招引新装备、新产线、新技术、新产能。同时,该区布局未来产业,重点瞄准低空经济,创新药制造和创新医疗器械,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以智能为核心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区块链、数字经济等,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至2024年,市管起步区共引进超200个项目。2024年,市管起步区新引进产业项目100个,计划投资302亿元,亿元及以上项目比重近90%,引进制造业项目总投资额均占全市近三分之一。该区更实现“4个突破100”:新引进项目100个、累计为100个项目供地、累计超100个项目开工、完成工业投资超100亿元。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市管起步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通过产业基金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产业创新领域,另一方面,深度推进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依托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为支持园区的高效建设和项目的快速落地,2024年,市管起步区推进机制、招商、审批改革探索,实现工作快速推进、园区快速开发、产业快速引进、项目快速建设,形成了产业园区高效开发建设经验,并在全市推广,吸引国内多个园区前来调研学习。
迈步新征程 加快实现“万亩千亿”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按照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新的一年,市管起步区将聚焦一套机制、一张蓝图、一条主线、一线战场“四个一”,加快开发建设,努力打造肇庆经济新增长点。
该区将完善一套机制,提升平台运营管理效率,进一步优化园区管理机构设置,构建自力更生、收支平衡、安全稳定的可持续财政,推动形成一套便利、可靠、高效的运营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园区运作效能;锚定一张蓝图,构建“万亩千亿”发展格局,按照适度超前、节奏科学、时序合理的原则,统筹推进土地利用、基础配套、产业布局、项目招引等工作,加快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引领主平台和“千亩百亿”产业示范园中园;紧扣一条主线,坚持产业兴园为要,按照“引项目、强龙头、补链条、搭平台、集聚群”的思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主导+特色”的布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体系,按照“孵化-小试-中试-产业化”全生命周期培育模式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紧盯一线战场,抓好项目落地服务,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推动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绕着企业转,深化土地、金融、审批、服务等要素改革,持续抓好制造业项目建设“大会战”工作,为企业提供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万亩千亿”的美好蓝图加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