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淑媛

刘芳

陈慧

伦文龙

李婧

梁柱坚

许冰

胡颖

罗文生

陆军辉

卢承奕

李绮文
献发展良策、谋创新之举。2月19日,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会后,继续进行大会发言。会上,来自市民革、市民盟、市民建、市民进、市农工党、市九三学社、市致公党,市文联,市政协提案法制委员会、德庆联络处、澳门联络处、香港联络处等12名委员代表相继登台发言,同时还有19名委员代表作书面发言。委员们围绕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肇庆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展现了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
刘芳委员(代表民革肇庆市委员会)
深化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科研融合 推动东部城区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今年1月,肇庆印发《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下称《三年行动方案》);2月,肇庆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暨科技创新大会,这些为肇庆东部城区创新发展以及全市深化科研融合、赋能产业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此,建议肇庆以《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引,重点要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供给,提升经济发展张力;要深化创新引领,打造粤西地区教育高地,推动政产学研用五方协同,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经济发展潜力;要强化人才磁力,搭建“主导+特色”产业人才库,加强面向本地与外地高校的宣传推广,积极承办产业论坛和行业活动,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从而推动产业与科技的互促双强,为肇庆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伦文龙委员(代表民盟肇庆市委员会)
深度参与大湾区融合发展 做优做强肇庆“主导+特色”制造业
近年,肇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起具有肇庆特色的“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建议肇庆从六个方面着手做优做强“主导+特色”制造业。一是加强主导链主企业引育工作,深度嵌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精准招商。二是筑巢大型产业集聚区,构建“一核两带多节点”产业空间布局,纵深推进“九九”融湾行动,全力打造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三是深化创新生态改革,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四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深化有关规则、机制相互衔接,打造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五是建立完善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经营服务平台,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六是深化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贯通培养,为制造业当家提供人才支撑。
梁柱坚委员(代表民建肇庆市委员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助推低空经济“起飞”
2024年,低空经济被纳入国家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任务之一,低空经济深入各个领域,带来更多发展机遇,需要解决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不统一、安全风险相对较大、基础设施与资源相对较少等方面问题。
为此,建议肇庆尽快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推动低空空域划设与使用、飞行服务、安全监管、产业培育等规范化发展。同时要加强空域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实施分类管理,提高审批效率。另外,还可根据肇庆实际,探索“低空+农业”,拓展“低空+物流”“低空+出行”等应用场景,利用无人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引导现有物流企业发展无人机快递配送服务,进一步发展低空公共交通服务和跨市载人低空航空服务,推动肇庆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胡颖委员(代表民进肇庆市委员会)
发挥比较优势 科学推动东部城区现代产业一体化
2024年9月28日,肇庆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肇庆市委、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如何在深化一体化进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链,避免产业结构趋同,有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成为推动东部城区现代产业一体化的紧迫课题。
为此,建议肇庆以差异化布局为重点,探索建立财税共享、地区生产总值共享等产业协同体制机制,推进东部城区产业一体化谋划。要以龙头企业为示范,推动科技、人才、金融、设施资源共建共享,谋划东部城区产业高端化发展。要以区域合作平台为重点,支持东部产业集群式发展。同时要以建设专业化园区为重点,提升园区基础配套设施。
陆军辉委员(代表农工党肇庆市委员会)
推进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肇庆加快推进全市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企业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级。
为此,建议肇庆以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打出政策组合拳,从财政、税收、金融、要素保障、创新支撑等方面强化政策保障,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搭建对接平台,强化政府引导。建议政府出台全市工业、基建、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市内设备供给目录或指南。同时,畅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服务供给。结合国内外宏观因素,对肇庆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产业的未来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精准研判,按行业、分步骤、有节奏实施设备更新计划。
李绮文委员(代表九三学社肇庆市委员会)
强化书院群落等传统文化载体建设 塑造肇庆传统文化旅游城市新名片
书院群落、宗教文化建筑、历史遗迹与名人故居等文化综合体,共同构成了肇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如何更好地挖掘、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打造具有肇庆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值得深入思考。
为此,建议加强规划引领,优化书院群落等文化综合体的整体规划布局。围绕端溪书院、星岩书院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书院遗址与建筑,进行系统性规划,形成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书院文化聚集区。加强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模式。开发具有肇庆特色的文化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等,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塑造肇庆传统文化旅游城市新名片。
赵淑媛委员(代表致公党肇庆市基层委员会)
加快化工园区转型升级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精细化工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肇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但存在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创新动能积蓄不足、园区提质发展受阻等问题。
为此,建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积极培育高附加值新业态,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优化开发空间,增加化工园区的研发、服务类空间供给,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坚持绿色数字赋能,建设生态化工园区和智慧化工园区,让化工产业与绿美肇庆建设同频共振、实现转型升级。
陈慧委员(代表市政协德庆联络处)
强化电网主次网建设 助推风光储一体化发展
当前,肇庆正在加快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绿色能源基地。其中,强化电网主次网建设,助推风光储一体化发展,是肇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一步。
为此,建议要全方位推动电网升级,加速城区电网智能化改造。同时为乡镇关键交通节点的充电站,提前布场防护点,助力新能源汽车下乡,更好地服务农文旅发展。属地政府要积极行动,投身到电网建设一线,并深挖当地的电能替代潜能,全面推动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农村生活电气化变革。
此外,肇庆在风光储一体化发展中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建议各地供电部门要聚焦城乡发展用电需求,全方位推动电网升级,解决好城乡重点区域用电负荷增长及网架完善等相关问题,并将防范社会人员触电工作作为关键任务,细化举措、落实责任,保障线路与设备平稳运行。
李婧常委(代表市政协提案法制委员会)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为肇庆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当前,肇庆正加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但仍存在综合建设规模较小,与一线城市仍有差距等问题。面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肇庆必须加快步伐,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肇庆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为此,建议在加强数字经济产业培育、优化政策支持、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力量助力企业转型、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其中,建议加强数字经济产业培育,打造行业数字化标杆企业。加大数字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数字经济资金支持,发挥电信和工信等部门力量,为企业转型赋能,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关键一环,建议成立专业辅导机构,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力度。
许冰委员(代表市政协澳门联络处)
深化肇澳交流合作 推动两地经济共同发展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走向纵深,肇庆与澳门的合作交流具备诸多优势和机遇。
为此,建议肇庆从中医药产业合作、经济领域拓展以及利用澳门“一平台”优势等方面入手,深化肇澳高质量发展合作,推动两地经济共同发展。
在中医药产业方面,两地可挖掘中医药发展优势,探寻合作路径,特别是填补产业链断层、人才培养、利用“澳门注册+横琴生产”政策优势等方面。经济合作领域也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建议肇澳未来通过深化金融合作、探索创新合作模式等方式,推动两地在更多领域的协同发展。
澳门作为国家赋予的“一平台”,其在对接葡语系国家经贸合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建议肇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合作项目,打造成功案例,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合作,推动肇庆优势产业或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罗文生常委(代表市政协香港联络处)
抓住大湾区时代机遇 深度衔接肇港金融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自2019年实施以来,大湾区进入全面开放的发展新格局,促进不同领域产业体系不断涌现新亮点。其中,在金融服务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多元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更为活跃。在这样的背景下,肇庆应抓住大湾区时代机遇,深度衔接肇港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肇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此,建议肇庆聚焦政策赋能、数字转型、跨境互通、人才培育四大领域,加速释放金融产业新动能,推动肇港金融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其中,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提升及强化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力推动数字货币在金融技术上的应用,创新打造金融跨境服务;实现跨境投资业务互联互通,建议鼓励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开展跨境理财业务;加大人才交流与培训力度,加大跨境点至点对接的人才交流与培训力度。
卢承奕委员(代表肇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弘扬挖掘星湖文化内涵 推动肇庆经济发展
70年前,万人挖星湖,以双肩挑出碧波荡漾。如今,山水星湖建设持续完善,挖掘星湖文化内涵不断延续,但在可持续发展上,仍存在借景借势、造景举措欠佳,星湖文化内涵挖掘与展示力度不足,环星湖文旅业态缺少大型美术馆、展览馆、艺术厅等设施,文艺团体无常驻场所等问题。
为此建议挖掘星湖文化内涵与文艺表现,组织摄、塑、画、写、演等活动,创新多元呈现方式,丰富文化内涵,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现其历史渊源与当代价值;推动星湖景区成为集观光、休闲、教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旅聚集地;通过公共艺术项目,建立纪念设施,以城市雕塑、文化节庆活动等形式传播推广,使其成为肇庆记忆与象征;将挖掘星湖文化内涵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鼓励引导企业参与星湖及其周边业态提升,实现经济发展与精神传承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