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2024年以来,肇庆抓好科学管理、分类体系、宣传发动等关键环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在住建部每季度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评估中,肇庆连续八个季度位列全国中等城市第一档水平。
2024年以来,肇庆持续掀起垃圾分类宣传热潮,累计开展大小宣传活动30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通过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小区、进学校、进商场、进企业、进机关等宣传活动,居民垃圾分类意识逐步提升。另外,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大小规模主题宣传活动20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约0.6万人(次)。
目前,全市共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宣传阵地7个,基地2个,主题公园3个。端州区天宁南七星驿站、高要区南岸街道垃圾分类宣传体验馆向广东省住建厅申报住建部垃圾分类科普宣教基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垃圾分类宣传阵地接待参观人员8000余人(次)。
2024年,肇庆坚持以点带面,着重在中心城区打造垃圾分类30个“百分百分类”示范小区,并在示范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增加遮雨、照明、洗手等便民化功能。目前,中心城区开展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县(市、区)开展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500多个,覆盖率达90%。
同时,中心城区初步设置一批“可回收物便民交投点”,切实提升居民分类投放便利。截至目前,中心城区累计升级改造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1900多个,设置至少30个“可回收物便民交投点”。
肇庆还逐步推行数智化资源回收网络,通过实时交易,开展可回收物“定位+数据+回收”,让群众分类投放更便利、更实惠,环境更宜居。目前,全市共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4个,数智化可回收物便民交投点95个,其他回收箱约2000台。
另外,肇庆积极探索“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两网融合”。依托供销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网络,已建成肇庆市城区(中心区)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拥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0家,回收站点17个,经营联络网点77个(其中再生资源示范网点1个),初步建成覆盖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今年,肇庆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相关市场主体实现源头减量,合理配置分类投放设施,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并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肇庆今年谋划垃圾分类市域内结对帮扶交流协作机制,推动端州区结对帮扶怀集县和广宁县,鼎湖区结对帮扶封开县,高要区结对帮扶德庆县,在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分类体系、推动习惯养成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试点推进四会市、肇庆高新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