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张颢瀚

2025年02月20日 西江日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我国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需要深入把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规律,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高。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优化,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传统产业,能够促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比如,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采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等智能装备,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通过采用先进的环保材料、节能技术,传统产业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总的来看,创新应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可以显著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比如,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广阔市场和应用场景,不仅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实践平台,也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潜在需求。在实践中,一些传统制造业转型对自动化与智能化具有广泛需求,推动了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如,传统产业在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工艺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为新质生产力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支撑条件,可以推动技术的快速迭代,在此过程中也可以促进自身产业升级。再如,传统产业在长期发展中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创新人才、管理人才,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人才与经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与必要支撑。

  实践证明,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密不可分。我们必须在遵循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规律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联系,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重塑竞争新优势。为此,要推动重要产业领域与核心生产环节的技术攻关,补齐短板环节,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国际竞争力。加强基础研究,为基础研究提供稳定的投入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同时注重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紧密结合,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主体。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同时,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鼓励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还要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西江日报A06A06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张颢瀚 2025-02-20 2 2025年02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