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宁白眉拳

刚猛如风雷 寸劲锁乾坤

2025年02月24日 西江日报

林新光在三多武馆展示白眉拳拳法。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王绮彤

  曲肘蓄势、马步稳扎、出拳凌厉……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广宁县南街街道的三多武馆。只见该馆馆长林新光褪去常服,换上了一身墨黑色的武术服后,气质陡然一变,展露出武者威仪。

  林新光是广宁白眉拳主要传承人。他介绍,白眉拳刚强迅猛、连贯性强、路线宽广,并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出拳动作,拳风有声、动作迅速,一眨眼便直击对手面门。

  2017年,林新光到河北沧州参加全国武术套路赛,夺得白眉拳、五郎八卦棍双项一等奖。他介绍,白眉拳作为南拳其中一个流派,发源于四川,相传由四川峨眉山白眉道长所创,后经张礼泉推广而闻名,在四川、广东、香港、澳门等地较为流行,并远传到东南亚及欧美。白眉拳拳法包含冲拳、鞭拳、双撞拳、千字箭拳等,桥法有碎桥、钻桥、刹桥、封桥等。在打白眉拳时,需含胸拔背,肘不过肋外,两手护胸。其身形变化灵活,进退迅速,脚起无形,手法严密。

  广宁县作为“全国武术之乡”,民间习武之风十分盛行。当地武术拳种众多,有“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习武之人”的说法,因而在发展白眉拳等传统武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要想学好白眉拳,基本功必须很扎实。”林新光告诉记者,他8岁便开始习武,自幼获得何炳炎、刘强、欧阳旭芬、李炳等武术名家的悉心栽培,其中李炳为白眉拳第五代传人之一。

  “与四平八稳的洪拳相比,白眉拳有着‘四两拨千斤’的豪迈之势,讲究一个‘劲’字。基本功是发‘劲’的基础,光是一个基本功,就需要练3年。”林新光感叹,现在不少孩子吃不了练功之苦,因此在选拔练武苗子时,他十分重视孩子是否拥有坚韧的意志与打拳的精气神。

  在三多武馆的墙壁上,挂有武馆成员日常练拳、外出参赛、参与影视作品拍摄的照片。看着墙上的照片,林新光陷入了回忆:“我们小时候没有像现在的孩子一样,有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每天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就是打拳。”林新光还记得,在二十几岁时,他跟在师傅身后,与一众师兄弟一起在公园里练习扎马步等基本功,不论风吹雨打,一练就是两个小时。

  时光荏苒,练拳的娃娃换了一批又一批。如今,年过花甲的林新光身后也跟着一群扎马步的小孩子,他也从青涩少年成长为武术行当内的老师傅。每周,林新光都会抽出两天时间,在放学后与周末的空闲时间,免费教村里的孩子学习白眉拳等武术拳法。每次到三多武馆学习的孩子有20多名。

  “近年来,广宁县采取了多项措施传承和推广白眉拳。”广宁县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梁永瑞向记者介绍道,广宁县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在全县宣传推广白眉拳等武术,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和接触这一传统武术。并举办各类武术赛事和活动,如“村武”总决赛等,为白眉拳爱好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此外,广宁县还积极挖掘和培养白眉拳传承人,通过技艺培训的方式,激励他们传承和发扬这一武术文化。

西江日报A06A06刚猛如风雷 寸劲锁乾坤 2025-02-24 2 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