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舍昼夜》 王十月 著花城出版社 2024年10月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一个个体都是一叶扁舟,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前行。王十月的长篇小说《不舍昼夜》恰似一幅细腻而宏大的画卷,以“70后”主人公王端午的人生轨迹为墨线,勾勒出从20世纪70年代至2023年这几十年间个体生命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成长与坚守,让我们得以一窥平凡人内心深处那星芒闪烁的精神世界。
本书的主人公王端午,自幼便背负着弟弟不幸去世的心理阴影。这份内疚与自责如影随形,成为他人生的另一面。他不愿重复父辈的老路,而是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辗转珠三角多地打工,经历了农民、工人、打工者、书店老板等多重身份的转变。这一过程中,他见证了初代农民工们从低谷到辉煌的起伏人生,也经历了自我分裂与内心挣扎的痛苦。王端午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普通打工者的缩影,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奋力挣扎,寻求着属于自己的位置。
《不舍昼夜》在创作技法上融合了现实主义与现代派元素,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最引人注目的是王端午脑袋里住着弟弟这一超现实设定。这一设定不仅让小说充满了奇幻色彩,也深刻揭示了王端午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弟弟的死成为他的一个心结,时刻提醒着他过去的错误与遗憾。这种超现实的元素与现实的叙事相互交织,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现实的残酷与真实,又能体验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奇幻感。
此外,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时间跨度和历史背景的转换,将王端午的人生轨迹与时代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从20世纪70年代的集体劳动到90年代的深圳招工潮,再到近年来的“996”工作制,小说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和时代特征,展现了王端午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
王端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个体。他热爱阅读,有理想主义情怀,不甘于平凡的生活;但又在现实中不断地遭遇挫折和困境,内心充满困惑与挣扎。他内心有道德底线,但又并非完全纯粹;渴望成功,但又常常在琐事中消耗自己;不想被世界改变,却又一直在被世界改变。这种复杂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揭示了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种种困境与矛盾,以及这些困境与矛盾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选择。同时,他也通过王端午的故事,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困境,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不舍昼夜》不仅是一部关于个人命运的小说,更是一部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巨著。王十月通过王端午的故事,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他深入剖析了城乡差距、教育不公、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并提出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同时,他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
《不舍昼夜》是一部充满力量与温情的小说。它以一个普通打工者的视角,展现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体命运与心路历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剖析,小说让读者在感受到现实残酷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