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整村厕所改造提升完成88.6%,超省定目标8.6个百分点

“小厕所”体现村民幸福“大民生”

2025年03月04日 西江日报

上水田村新建的公共厕所。西江日报记者 王绮彤 摄

  肇庆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的一项数据——“整村厕所改造提升完成88.6%”引人关注,因为这个数据超出省定目标要求8.6个百分点。农村厕所不仅体现着乡村文明程度,其改造提升工作更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方便居民生活、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西江日报记者 王绮彤 通讯员 李晓佳

  整村厕所改造提升是指在一个村庄范围内,对农村厕所进行全面的改造和升级,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

  沿着鼎湖区凤凰镇蜿蜒的“彩虹公路”一路向前,尽头处,有一座因客家酒文化而闻名的村庄——上水田村。

  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近年来,上水田村持续整治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走进该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公厕、宽敞舒适的休闲广场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雕塑。

  其中,公厕设计融入了当地特色,外观造型、色彩搭配与周边自然景观和乡村建筑风格相融合,展现出浓郁的乡村风情。

  “在过去,我们村里的公共厕所都是旱厕,不仅不美观,而且在夏天还容易滋生蚊蝇,卫生环境远不如现在。”站在潺潺的溪流旁,上水田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邹金娣感叹道,“如今村里有了3座现代化的公厕,配备了冲水设备、洗手池、梳妆镜等设施,一旁还建起了净水站和三级化粪池。这不仅为村民带来便利,环境也比从前更加好了,夏天还有游客专门前来溯溪游玩。”

  在上水田村公共厕所的门口,张贴着该村的公厕卫生监督表、监督管理公示牌与保洁操作规范。邹金娣介绍,上水田村积极落实《鼎湖区农村厕所管理办法》,建立起常态化管理和长效保洁机制,明确“十净十无”管理标准。通过每座厕所配备一名保洁员、一名村干部的监督模式,对公厕日常保洁进行动态管理,并开发公益性岗位,聘请村里的脱贫户作为保洁员,帮助其在家门口就业。小小的公厕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还成为展示乡村文明的重要窗口,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水田村的转变,是肇庆农村厕所蝶变的一个缩影。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肇庆从全面摸排整改、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加强厕所粪污治理等方面,推动整村厕所改造提升工作。

  同时,组建或聘用专业保洁服务队伍,加强农村厕所管护,并通过三级化粪池改造、接入污水管网等措施,对厕所粪污进行有效处理。如在鼎湖区沙浦镇,化粪池尾水可通过污水管网集中收集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净化处理,基本实现每座厕所都有一个三级化粪池。

  该负责人坦言,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过程中,面临着维护资金短缺、村民卫生习惯转变滞后等现实问题。为此,该局通过自筹、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等方式,多方筹措改厕资金,并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组织开展最美户厕、公厕评比等活动,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2024年,针对部分地区农村厕所革命推进不彻底等问题,肇庆出台了《肇庆市农村厕所革命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开展农村厕所革命专项整治行动,共完成约1300个户厕、113个公厕的整改工作。全市无害化卫生户厕完成率达99.9%,500人以上的自然村实现公厕保洁队伍全覆盖,行政村整村厕所改造提升率达88.6%,超出省定目标要求8.6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2月底,全市农村卫生户厕总数超80万户,其中,超54万户已接入污水处理系统,超25万户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9%;按需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厕约4591座,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西江日报A06A06“小厕所”体现村民幸福“大民生” 2025-03-04 2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