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在居民区门前屋后的闲置容器采样。受访单位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陈松连
做好以伊蚊为重点的越冬蚊虫防制工作,精准掌握肇庆市越冬伊蚊的密度情况,可有效减少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播疾病的风险。
日前,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肇庆在冬春季加强对越冬伊蚊的监测防控,及时掌握了解越冬伊蚊蚊卵情况,提前做好防治越冬伊蚊的相关措施,消除群众健康隐患,筑牢蚊媒传染病防线。
“2024年,肇庆市天气整体呈现气温偏高,杀灭越冬蚊虫,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减少春季蚊虫基数,显著降低夏季高峰期蚊虫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月3日,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科科长莫远清告诉记者。
根据省、市有关工作部署,肇庆疾控部门提前谋划从去年12月至今年1、2月,加强对越冬伊蚊密度的重点监测,为做好以伊蚊为重点的越冬蚊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早预防和减少登革热等媒介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据介绍,为做好越冬伊蚊的监测工作,肇庆及时制定并印发了《肇庆市越冬伊蚊监测调查实施方案》,对该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由于越冬蚊虫偏爱藏身于温暖、潮湿且隐蔽的角落,疾控部门对越冬伊蚊的监测工作主要聚焦在以下关键区域,包括公园、竹林、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等蚊虫易孳生环境,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和布雷图指数法对其进行科学监测。工作人员详细记录各监测点的室内外积水容器及水体媒介伊蚊幼虫孳生情况,并布放诱蚊诱卵器,收集诱捕成蚊,计算诱蚊诱卵器指数,科学掌握监测结果。
另外,针对越冬伊蚊蚊卵的调查,疾控部门选择了端州区、四会市、广宁县作为调查点,以城镇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区域以及老城区等为调查重点,通过水样采集和蚊虫孵化和鉴定的调查方法,采集居民区室外各类型容器中的积水,对废旧轮胎、花盆托盘及水培植物、缸罐桶坛类闲置容器、外环境垃圾类、下水道集水井等积水容器进行采样监测。
据悉,我市共采集了248个积水容器样本,经过实验室孵化后,有34个积水孵化出蚊虫,其中孵化出伊蚊的积水有22个。“孵化出伊蚊的主要为贮水容器、闲置容器及盆景水生植物这三类环境,占比分别为35.29%、26.47%、23.53%。废旧轮胎积水也不容忽视,我们调查了3个,其中2个呈现阳性。”莫远清表示。
“冬季蚊虫活动能力弱、抵御能力差、聚集范围集中,是防蚊灭蚊的最佳时期。”莫远清强调,防蚊灭蚊是防治登革热等媒介传染病至关重要的措施,而灭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翻盆倒罐清积水。经过连续监测,全面收集数据,为分析我市越冬伊蚊的密度、种类分布提供了详实依据,使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更准确地了解蚊子的活动范围和繁殖能力,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市疾控中心呼吁,广大市民一起积极参与以环境治理、清除伊蚊孳生地及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清理老旧城区、建筑工地、城中村、医疗机构、公园、花卉市场、废旧物资回收站等高风险场所,以及天台、空置屋、闲置地、内街小巷等高风险孳生环境。对于已发现蚊子虫卵或幼虫的积水,切勿倒入下水道,应选择泥地或水泥地妥善处理。市疾控中心将继续加大病媒生物防制力度,确保群众远离蚊媒传染病的威胁,共同守护健康安全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