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家门口“数字门牌”二维码,将发现的安全隐患、邻里纠纷等情况通过系统上报,不久后就会有专人跟进解决;动动手指尖,即可参加业委会选举、物业公司选聘、维修资金使用等事项……近年来,肇庆市大力开展“数字门牌”社会治理项目,通过数字赋能优化服务,推动“邻里先锋”项目、小区事务管理等工作效能升级,不断构建智慧治理新生态。(3月6日《西江日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平台,创新治理模式。基层治理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是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步入信息时代,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城市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模式创新,实现城市运行的实时监测与精准管理,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与科学性,已成为不少地方推动基层治理智慧化转型的重要选择。用好数字力量,能重塑社会治理网络,促进社会治理方式转变。肇庆通过实施“数字门牌”项目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升级,实现问题反馈、事务投票、志愿服务积分等功能,精准对接群众的服务需求,有效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向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让基层治理过程中更加民主、高效和精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也为其他地区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基层治理事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上级有要求,内在有需求,群众有期盼。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带来了新机遇。要加快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领域的推广应用,因地制宜拓展更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构建高效协同、智能精准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一件件民生小事,在数字技术的拓展延伸中“迎刃而解”,从而实现治理资源精准配置和高效利用。
聚焦便民利民,让治理更有温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技术能力转化为群众口碑,城市才会成为高品质生活空间。数字赋能抓基层治理,要打破传统治理中的信息孤岛,聚焦居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数字化平台和机制,从全局角度满足基层实际需求,并通过有针对性的互联、互补、互动,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与资源整合,形成多元主体的数字化协同合作,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更强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基层治理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要坚持群众立场,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优化治理服务流程和供给,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更高效,群众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