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江日报》报道,日前,四会市举办44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投产仪式。重点项目中除重大工业项目和三产融合项目外,科技创新项目——四会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项目成为亮点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作为产业变革的内核引擎,科技创新驱动着价值转化,产业升级则为技术突破提供应用场景与市场验证。科技与产业双向对接、适配度越高,迸发出的新质生产力就越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就更通畅、更开阔。四会市紧抓产业发展趋势,引进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项目,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有力推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为产业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原动力,对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当前,低成本DeepSeek模型多点开花,机器人在春晚舞台扭秧歌……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令人振奋,科技创新孕育的新质生产力已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推动产业体系向新图强,才能在产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要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支撑作用,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新生态,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人才支撑的科技创新全链条同向发力,把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打造成为全市创新创业主阵地、产业策源地、应用人才集聚地,撑起全市科技创新的“龙骨”和“脊梁”。
推动创新之供与产业之需高效适配,离不开机制出新。发展中一些供需错位现象,有的源于信息不对称,有的在于要素流通的梗阻,这需要创新机制、健全机制来牵线搭桥。要持续深化项目管理、科研评价、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改革,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放开手脚,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聪明才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科技领军企业作为“链主”,联合产业链上中下游、高校院所等,把科研院所办在园区,把实验室搬到企业,组团攻关、联合答题,促使各类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上加速融合。如此,“产”成为有研究支撑的“产”,“研”成为有产业前景的“研”。产与研才能相互成就,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最大增量,进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