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周键莹
近年来,为全面落实广东省“源头治欠20条”,促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从末端“治”向源头“防”转变,德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德庆县工业园区管理局建立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组织企业与劳动者协商调解,并邀请人民法院法官参与,多措并举织密治欠防护网。
去年6月,一则涉及欠薪的上报线索引起了德庆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重点关注——当地一家陶瓷企业正处于全面停工停产的状态,导致员工工资未能按时正常发放,且该企业的电费尚未缴清,种种停滞的迹象都让员工们满心担忧。
接到线索后,德庆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发挥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工业园区)作用,立即联合悦城镇政府对企业开展核查工作。原来,彼时该企业由于生产线改造的原因,才出现停工停产,而用电费用正与供电部门协商沟通中。
“尽管如此,为了解除企业员工忧虑,我们针对企业的具体实际,上报上级部门,同时联合园区管理局、悦城镇政府、县公安局,根据企业员工大多分布在企业附近圩村的情况,深入到村,对涉及的员工进行核实并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工作。”德庆县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梁盛材介绍,调解中心的调解员还持续督促指导企业,针对未发工资及停工期间的员工待遇制定计划,由该企业委托县人社局监督代发,最终,当年8月,300多名企业员工约132.79万元工资全部发放完毕,案件得以稳妥快速处置。
据了解,为在调处相关欠薪或劳资关系领域的矛盾纠纷当中发挥职能部门的最大作用,在德庆县人社局的主导下,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工业园区)与各镇维稳中心、企业调解室等组成基层调解组织,依靠多元力量,让劳资双方就矛盾纠纷及欠薪问题进行面对面协商。此外,根据实际进展情况,适时通过法院调解视频系统或邀请法院法官介入调解现场,引导双方在自愿的前提下,寻求双赢局面并达成协议。
德庆县工业园区内有一家钢结构公司,自进驻园区后,一直采用生产线外包的方式运营,但去年7月起,因经营方式转变,该公司与原外包公司解除合作,部分班组工人的工资结构也随之被迫进行调整,劳资矛盾纠纷的风险一触即发。
得知情况,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迅速聚集了德庆县人民法院、县总工会、县工业园区局等职能部门力量,组织双方进行调解,通过劳资双方面对面交流及政策宣传引导,该公司与工人达成调解,大部分工人接受了调整方案,并回归到正常生产中去。
去年,德庆县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工业园区)上榜省级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2024年,该调解中心共处理劳资纠纷205宗,追回被拖欠工资992.43万元,涉及535余人,其中通过非立案方式解决劳动关系领域内矛盾纠纷106宗,占投诉总数的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