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近年来,肇庆市以集团化办学为核心抓手,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其中,在广东省教育厅首批优质基础教育集团评选中,肇庆市4个教育集团成功入选,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彰显我市集团化办学模式成效显著,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的“肇庆经验”。
创新机制:
名校引领,资源全域共享
“新学校环境更好了,课堂更充实有趣,我的学习成绩也进步不少。”作为肇庆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睦岗校区首批初中毕业生,何睿见证了学校新变化,也成功考进了理想高中。何睿的“圆梦”是肇庆市集团化办学取得良好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肇庆市构建“名校+新校”“名校+弱校”“联盟+”等多元办学模式,通过龙头校辐射带动薄弱校和新建校同步发展。如肇庆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通过“六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师资调配、教学进度、备课、课堂组织、测验考试、分析评价),实现教学质量标准化输出,助力睦岗校区等新建校区迅速跻身优质校行列;肇庆市第十六小学教育集团以“一校七区”的跨区办学格局,统一管理策略与评价体系,同时鼓励各校区结合特色开发网球、击剑等校本课程,形成“各美其美”的办学亮点。
下转03版▲▲上接01版
显著成效:
学位扩容与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在集团化办学的有效推动下,肇庆市新增优质公办学位超1.2万个,覆盖学前教育至高中全学段。其中,肇庆中学教育集团通过跨学段联合办学,新增高中学位2404个、义务教育学位7200个,极大缓解了优质学位紧缺问题。
集团化办学不仅扩容了学位,还让城区东西片区学校资源更加优质均衡。以位于城西的睦岗片区为例,曾经该片区教育资源比较薄弱,甚至没有公办幼儿园。2022年9月,睦岗街道第一所公办幼儿园——肇庆实验幼儿园睦岗园区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4个小班共100名新生入园。当前,肇庆市第十六小学睦岗校区、肇庆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祥和校区以及全区首所公办寄宿制初中——肇庆市第一中学睦岗校区等一大批学校接连建成并投入使用,端州睦岗片区已经实现一中、一实、十六小、实验幼等优质教育资源全学段、全面覆盖。
师资优化:
流动机制与名师培育
优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而集团化办学的成功与否,同样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作为肇庆市教育的首善之地,端州区探索和改革“区管校聘”新模式,积极推动集团内优秀教师进行校区流动,探索优秀师资走教或支教等,实现一师多校、一校多师的良好格局;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共同开拓新校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和行政团队。
目前,端州区培育各级名校(园)长工作室16个,其中全国名校长工作室1个、省级名校(园)长工作室2个;名班主任工作室24个、名教师工作室159个。
特色发展:
立足特色,打造多元课程
记者了解到,我市各教育集团立足区域文化,打造差异化课程体系。肇庆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是肇庆唯一入选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的学前教育机构。该教育集团同样实施“一园多区”模式,现下设建设园区、叠翠园区、桥北园区和睦岗园区共四个园区,以“优质园+新办园”“优质园+薄弱园”的发展思路,在龙头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下,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新、以强带弱、变弱为强、共同发展的办园格局。
该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引领下,我们要求各园区都要成长为规范、优质的办学典范。”该集团通过引入专家支持、扶持课题、培育课程成果等方式,在内部打造形成一批个性鲜明、路径清晰、样态生动的课程典范。如以“问题—尝试—验证—运用”为教学模式的尝试课程、在建设园区打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在叠翠园区打造贴近实践的亲生活教育课程、在桥北园区打造的亲自然教育课程以及在睦岗园区打造的乡土文化教育课程等。
此外,还有肇庆市第十六小学教育集团开发网球、击剑等特色体育课程;肇庆市第一中学黄岗学校将端砚非遗技艺融入教学,成为非遗传承与美育创新基地。
未来规划:
争创示范,深化城乡联动
肇庆市计划进一步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推动更多学校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和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同时,依托“百千万工程”,深化城乡教育协同发展,通过跨区托管、结对帮扶等举措,实现优质资源从“区域均衡”向“全域优质”升级。
端州区表示,未来将按照“成熟一个,推动一个”思路,逐步将相对薄弱的初中和城郊小规模学校全部纳入集团化办学。以创促建打造更多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
市教育局也表示,未来鼓励有条件的市直学校和端州城区优质中小学、幼儿园采取新建校区、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方式,到各县(市、区)开展集团化办学。如端州区将全面参与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市汇星小学教育集团托管高要区金利镇中心小学、市第十六小学教育集团托管肇庆新区华侨城小学和肇庆高新区育慧学校,通过输出管理标准、师资流动、课程共享等举措,提高托管学校办学质量,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