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枕边有书,连梦境都变得可爱。
学生时代住校时,每晚熄灯后,我都会在小台灯昏黄的光晕下,趴在床上开启阅读时光。我把书摊在枕头上,拿起彩笔,仔细标注那些触动我的词句。宿舍背阴,蚊子格外多,它们像不知疲倦的小发动机,“嗡嗡”地宣告着自己的到来。可当它们落在我的脖颈或手指,又瞬间安静,我常想,莫不是它们也被书中的精彩吸引?舍友轻微的鼾声、彩笔的画线声和我沙沙的翻书声,交织成一首独特的夜曲,伴我沉浸书海。
众多名作里,史铁生和余秋雨的作品最让我爱不释手。他们文字间独有的意境,像有魔力一般,只需一眼,就能把我拽进他们笔下的世界。我全身心投入,在字里行间感受宁静,体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读史铁生,我仿佛坐着轮椅穿行在晨雾笼罩的地坛,身边草木茂盛,虫鸟欢鸣,在他的文字里,我对生命的残缺与圆满有了更深的理解,心灵也逐渐被光明填满;读余秋雨,我化身山水与人文的行者,漫步在古道,探访文化地标,梳理文明经纬,在美学之路上不断探寻。
读完书,我会夹上自制的树叶书签,将书放在枕下入睡。梦里,课业的压力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鸟语花香,仿佛书真的连通了现实与美好的梦境。
长大后,我依然习惯枕边读书。相比正襟危坐在桌前,躺在床上读书让我感觉更自在,既能放松疲惫的身体,也能慰藉疲惫的灵魂。读到精彩处,我会不自觉地身体紧绷,有时腿还会猛地抽搐,甚至在床上激动地打滚,床也因此知晓了我对某些书的偏爱。
后来,枕边放书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仪式。工作的忙碌常常让我精疲力竭,很多时候倒头就睡,但只要书在枕边,内心就会涌起安宁。它让我忆起那些充满书香的日子,让我在忙碌中仍能坚守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清晨醒来,第一眼看到书,就像与老友重逢,满心愉悦,像是它在夜里赋予我新的活力,让我能充满热情地迎接新一天的生活。
很多作家都有自己的枕边书,宗璞爱《世说新语》,冯骥才钟情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散文和《浮生六记》,李洱还曾在梦中替托尔斯泰改文章,足见枕边读书的乐趣无穷。
虽然当下忙碌,但我承诺,等这段时间忙完,一定会再次捧起书本,认真品味。枕边有书,生活便充满诗意,恰似“人间四月芳菲尽,书中桃花始盛开”,书中的美好永远不会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