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江日报》报道,近日,德庆县武垄镇明星村自然村艳村的会堂成功“变身”室内体育馆,成为周边村民开展文娱体活动的场所。闲置会堂焕然一新可为村集体创造经济效益,这是德庆县创新探索“整村运营”模式带来的新变化与新机遇。
农村资源资产是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乡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涌进城镇工作,部分乡村出现资源资产管理利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潜在价值的问题。如何有效挖掘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各地面临的重要课题。德庆县通过创新“整村运营”模式,以明星村为试点构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党建引领整合闲置资源,实现会堂变身创收体育馆、零散土地集中流转为现代农业基地等新成效,有效解决农村“三资”管理混乱等问题,推动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持续提升,为乡村探索出资产盘活、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是一定要“另起炉灶”,撂荒的土地资源、闲置的农房设施、低效使用的集体股权等“老家底”也是“潜力股”。在培育新兴产业增量的同时,要着手做好“老家底”的盘活工作,将盘活存量与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同步谋划推进,努力做到盘出增量、盘出效益,全面整合政策、资金、土地、资产等要素,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充分激发其经济活力,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多元化,为农民开辟新增收渠道,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乡村闲置资源种类丰富,情况各不相同,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不可“一刀切”。针对乡村闲置资产底数不清、信息不明等问题,要深入开展农村资源资产摸查,厘清闲置资源权属,并解决好过去农村资源资产流转、分配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要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农民积极参与产权明晰工作,共同协商解决资源问题纠纷,为后续优化配置提供便利条件。
让“沉睡”的资源资产更好地转化为“流动”的财富,要探索创新更多农村资源盘活新模式,引入多元开发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资源资产运营,发挥其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文旅赋能、数字赋能、绿色经济等领域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在此过程中,可引进乡村职业经理人,壮大专业化人才队伍,并健全资源资产开发利益联结机制,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农民在闲置资源资产盘活利用中的权责,加大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力度,持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