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笋□ 李美玉

2025年04月26日 西江日报

  滋润万物生长的水,从雨而来。都说春雨贵如油,当第一场春雨滋润大地后,南方的田野上,人们陆续开始春耕了,大地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时,生长速度最快的,算是山野林间里的春笋。它们仿佛相约似的,一夜之间竞相破土而出,不到两天就长到尺来高。

  笋的品种很多,我的家乡怀集,大竹笋、苦笋、文笋较多。大竹笋以笋刚露出土面时挖取最好;而苦笋、文笋则以破土后尺来长时摘取最佳。

  山里人看天气,也能掐算出上山挖笋、摘笋的最佳时间。上山早了,笋还未破土;上山晚了,笋长老了不能吃,只能留下来长成竹。不过,就算再老到的摘笋人,也不能把所有春笋采摘的时间掐准。

  惊蛰过后,春笋破土而出,采笋人就开始上山找竹笋了。那时虽然笋不多,但在市场上很抢手,笋刚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人人都希望尝个鲜。

  谷雨前后,天气暖和,几场春雨后,笋长得快,这边摘一根,那边又拱出几根,怎么摘也摘不完。来不及摘的竹笋长成竹子,一年又一年,山上竹子越来越多,一片连一片的,最后成了一座座竹山。

  家乡苦笋以蓝钟镇居多,那里的笋最嫩、最厚、最苦。每年农历二月起,伴随着春雨,一群群村民,便踏着泥泞山路,来到大山深处采笋。采笋的时间一直延续至四月。一位熟练的采笋人,一天能采摘得百来斤,离家较远的村民,为减轻负担,总是在山上剥了笋壳再挑回来。剥了壳的苦笋洁白如玉,呈塔形节节向上,嫩得轻轻一碰便“咔嚓”断了。苦笋外观虽好,吃起来却是苦的。吃第一口时,大多数人会皱起眉头,但吃到后面,便苦尽甘来,越吃越上瘾,非苦不欢。

  那年,我们到岳山采风,正巧碰到几位妇女,挑着剥了壳的苦笋从山上下来,到了路口便停下来歇脚。那几担嫩嫩的苦笋吸引了我们,大家围过去看那些“山珍”,都忍不住要买些回家尝鲜。谁想,摘笋的妇女竟不肯卖。有的说是留给在外地工作的儿女,有的说是留给朋友的,有的说与收购商约好了,得交货给人家。没曾想到,我们在苦笋产地,竟买不到。原来,山外的食客分秒争鲜,难怪货源紧缺。问摘笋妇女,山上野笋天天长,可以天天上山摘啊!为何还那么紧俏?这些摘笋妇女听了,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是天天采啊,可收购的人多,供不应求啊!这话让我们脸红,看来我们还是缺乏对这“山珍”的认知度啊!这些年,山里人家,仅春笋一项的收入便逐年提高,苦笋去年五元一斤,今年已涨到七元。现代人对食物品质的追求高了,这些无污染的优质天然食物,自然受青睐。

  幸好同行中的一位文友跟其中一位摘笋妇女是亲戚,左右是劝她买些给我们。说,卖给这些人尝了,至少能做个宣传。不知是她们听懂了,还是给个面子亲戚,终于卖了些给我们带回城。

  回到家,现学现用摘笋妇女教的烹饪方法,对苦笋进行焯水浸泡,爆炒蒜蓉出香后,加入苦笋爆炒,配上腩肉或腊肉,加豆豉辣椒,果然鲜嫩爽口,不油不腻,苦得来又甘甜。

  食过春笋,方知春之味。家乡蓝钟的黄庆笋很早就扬名了,但产地面积局限,出产少之又少,不是当地人,难以尝其鲜。今天,蓝钟的苦笋、文笋凭其鲜美也扬名了,多少外地食客为苦笋、文笋抢鲜。

  去年谷雨时节,一位广州朋友急嘱快递些春笋给她尝鲜,无论苦笋、文笋都要。赶紧为她筹办,谁知途中快递公司出了点意外,竟隔了两天苦笋才送到。朋友叹息不已,微信说,分秒必抢鲜的春笋,实在离我们太遥远了。明年,我专程来尝鲜,要第一时间吃上嫩肥、短壮的苦春笋。

  春笋的味道已弥漫开了,苦笋又上市了,我得赶紧通知朋友来尝鲜。

西江日报A04A04春之笋□ 李美玉 2025-04-26 2 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