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在高要区,一支身着统一制服、训练有素的应急队伍活跃在乡镇街道、田间地头,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防汛救灾的突击队,又是森林防火的救火员,更是社区安全的宣传员。他们就是高要区金龙应急综合救援大队(以下简称“金龙应急大队”)。
自2022年组建以来,金龙应急大队队员始终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累计执行应急任务和民生服务一万余次,成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近期,金龙应急大队在高要区实现了17个镇(街道)全覆盖,各镇(街道)均成立镇级分队,为基层应急管理夯实根基。
一专多能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2023年9月,台风“海葵”带来暴雨侵袭高要,该区回龙镇多个地势低洼的村庄内涝严重,交通、电力瘫痪,部分群众被困,需要紧急转移。接到救援指令后,金龙应急大队队员刘锦明与队友迅速奔赴现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锦明仍心有余悸:“现场积水最深超过两米,根本无法分辨水下情况。”
然而,凭借平时防汛救灾培训练就的看家本领,队员们在五分钟内架好冲锋舟,无惧湍急水流以及水下障碍,精准抵达被困村民房屋。当发现唯一入口被淤泥封堵时,刘锦明果断潜水徒手清理,队友接力配合,最终成功解救被困群众。
如今,刘锦明已成长为金龙应急大队副大队长。“在金龙应急大队接受的专业训练,让我成长为‘一专多能’的综合型应急人才。”回顾这几年的经历,他对市森林消防大队组织的一次培训印象深刻,“教官细致讲解扑救山火技巧,包括判断风向、规避塌方等关键细节,这些知识在后来的山火扑救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金龙应急大队新桥镇分队,年仅24岁的分队长赵浩新刚带领队友结束防汛演练。他告诉记者,除了半军事化管理的训练内容,队伍每隔几天就要开展专题培训,覆盖防汛救灾、扑救山火等不同应急场景。
平战结合服务镇域发展
金龙应急大队不仅在应急处突中表现卓越,还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成为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保障。
去年4月一个深夜,高要区南岸街道明珠广场突然传来呼救声。正在附近巡逻的队员苏斌(化名)迅速赶到现场,发现一位婆婆晕倒在地。凭借丰富的急救知识,他迅速判断婆婆的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让婆婆逐渐恢复了意识。
今年3月,金龙应急大队到新桥养老院开展“学雷锋·敬老行”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安全排查环节中,队员们对敬老院消防设施开展全面检查,逐一检查灭火器压力、应急照明设备,并规范整理消防栓箱。“这些小伙子做事认真又专业,我们住得更安心了!”看着队员们忙碌的身影,老人们连连称赞。
在高要区各处小学门口,金龙应急大队队员化身“奶爸”,充实护校力量,守护学生上下学安全。队员们还发现,部分远离学校的交通路口存在学生通行隐患,经高要区委平安办梳理,将多个交通点纳入护校机制,由队员沿途护送,织密未成年人安全防护网。
在第二届中国(金利)五金建博会期间,金龙应急大队顶烈日协助公安部门开展安保工作,维护展会秩序,为参展商和观众营造了安全、和谐的参展环境,圆满完成了安保任务。
探索构建“大应急”格局
今年,高要区委、区政府推动金龙应急大队下沉至镇(街道),成立17个分队。新招队员中,将近一半是“00后”退伍军人。
据悉,各镇(街道)的金龙应急分队日常在镇内驻扎,根据党委政府要求落实治安联防、处置突发事件以及其他交办的工作。区大队对所有应急分队队员实行统一调度,将17个镇(街道)划分为5个片区,根据任务需求、人员状态及片区实际,灵活调配资源,形成“区大队—片区—镇街”三级联动体系,达到“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的目标。
尽管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金龙应急大队仍面临挑战。该大队还将联合消防、应急等部门开展联训联演,进一步强化队伍应急处置能力,有力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支‘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队伍。”高要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应急队员与村级网格员、社会组织深度融合,探索构建“大应急”格局,为平安建设筑牢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