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葡萄牙青年导演的镜头定格七星岩的溶洞奇观,当西班牙创作者用光影记录端砚新生代的匠心传承,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正在肇庆上演。4月10日至24日,来自西班牙、哥伦比亚、爱沙尼亚等多个国家的10名青年导演,携手5位港澳台创作者沿珠江流域跨越多地,以镜头记录广东生态、人文与创新成果的创作历程。这次来到肇庆,开启了一场深度文化探索之旅,最终创作出17部纪录片,从传统技艺到现代科技,从自然生态到城市发展,在青年视角下跨越国界,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魅力。
一场文化影像的岭南探索之旅
4月10日,参与2025年“看中国/看中华·Z世代青年影像计划·广东行”的外国青年导演们抵达肇庆,开启为期17天的文化探索之旅。他们深入体验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生态环境。七星岩景区的壮美景色令他们陶醉,星湖花海的绚丽、天然溶洞的神秘、千年石刻的古朴、湿地公园的灵动以及万鸟齐飞的壮观都成为了他们镜头下的珍贵素材。此外,古城墙的雄伟、肇庆学院里传统文化技艺的韵味,都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为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在接下来的拍摄创作阶段,青年导演们以“创新,创想,创造”为主题,聚焦传统技艺与时代发展的创新前沿,深入广东各地,用独特的视角和镜头语言捕捉岭南文化的魅力。他们走进肇庆宋城骑楼街的旧书店,探寻书籍背后的文化传承;深入小鹏汽车的生产线,见证科技创新的力量;探访污水处理厂,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岭南民俗文化现场,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走进珠宝设计工坊,发掘人与珠宝的情感联结……17部纪录片在他们的手中逐渐成形,15个特色选题涵盖了肇庆、韶关、潮州、云浮、珠海、澳门等地的多元文化,每一部都承载着岭南文化的独特基因与时代的脉动。
光影绽放,展映式上的精彩呈现
4月24日,2025年“看中国/看中华·Z世代青年影像计划·广东行”展映式在黎雄才美术馆隆重举办。现场展映了部分优秀纪录片作品,如《留易盏灯》《驭见未来》《浊水新生》等,这些作品以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展现了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创新发展。展映结束后,还举办了创作分享会,青年导演们分享了自己在拍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创作思路以及对岭南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与其他创作者、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看中国/看中华·Z世代青年影像计划”是一项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赞助、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国际文化交流互鉴。历经15年深耕,该活动已取得突破性成果。在本次展映式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主旨,强调了影像作为跨文明对话载体的独特价值。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2025年“看中国/看中华·Z世代青年影像计划·广东行”为中外青年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让外国青年有机会深入了解岭南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青年导演们的镜头,岭南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推广,这些纪录片作品将被推向国际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魅力。
优秀作品讲述匠心
展映现场,多部肇庆题材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在《玉见》中,导演将四会玉石视为情感纽带,展现人与人之间因玉石产生的奇妙联系;《驭见未来》走进小鹏汽车智能化制造的故事,让观众领略到自动化发展社会中科技的魅力;《隐形》走进德庆乡村,揭示雄鸡舞道具下舞者的动人故事;而《留易盏灯》则讲述了肇庆骑楼街易灯书店店主邓建华的故事,传递出实现梦想不受年龄限制的理念。
其中,《砚遇——寻古砚新生的秘密》以端砚为主题,深入挖掘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项目组成员跟随导演卢健灏,来到端砚文化村内的海砚堂,拜访制砚大师梁志勇。梁师傅“先守正,然后再创新”的话语,道出了端砚传承千年的奥秘。还有柯颖团队开发的年轻化、轻量化端砚文创产品,以及新生代端砚从事者陈楠宏将大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融入肇庆景点的创新雕刻方式,都让古老的端砚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光彩。此外,各式各样的研学活动也让端砚文化走出肇庆,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展开跨越时空和语言的交流。
在影片访谈环节,导演卢健灏表示,肇庆文化底蕴深厚,端砚新生代传承技艺方面存在很大的挖掘空间;制片人杜嘉敏希望通过项目锻炼专业能力,为非遗传承提供新平台;制片人陈嘉惠则怀着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肇庆本土手工艺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纪录片不仅是精彩的影像作品,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外国青年们以异域视角观察岭南,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最本真的文化脉动。他们用镜头搭建起跨文明对话的平台,让世界透过多元视角,看见一个在传统赓续中创新求变的真实中国,也让肇庆之美随着一部部纪录片的传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西江日报记者 胡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