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王绮彤 通讯员 陆莉诗
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我国居民健康状况总体改善的同时,超重肥胖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按照我国标准,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近年来,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面对“小胖墩”,如何帮助他们科学减重、健康成长?记者进行走访了解。
今年4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体重管理多学科诊疗中心正式开科,为市民提供科学减重服务。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党支部书记、临床营养科主任苏巴丽在日常接诊发现,前来进行健康咨询和求诊的人群中,最小的孩子年仅8岁,8岁至18岁的青少年儿童占比达10%至20%。
苏巴丽表示,这些“小胖墩”将面临着诸多健康隐患,肥胖可能会引起高尿酸血症、性发育异常等病症,带来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部分孩子甚至因严重心理抑郁被迫休学。
苏巴丽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部分市民体重管理意识的薄弱。“很多家长并未意识到,青少年儿童的肥胖治疗与成人存在差异,成人减肥往往出于追求外表美观或应对自身慢病,而儿童很少进行相关健康检测,使得潜在健康风险易被忽视。”苏巴丽提醒,由于孩子的自主意识尚弱,因而加强对家长的健康宣教和增强体重管理意识迫在眉睫。
改善“小胖墩”的健康状况需从膳食、活动、睡眠三方面发力。苏巴丽对此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在饮食方面,要控制甜食摄入,进食不宜过快,确保营养均衡;在运动方面,综合运动时间每天应不少于1小时,同时严格限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在生活习惯方面,要杜绝熬夜,养成规律作息。
此外,学校是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防控的重要阵地,其作用不容小觑。今年3月,肇庆市教育局发布《肇庆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实施方案》,通过“肇庆校园体育30条”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
为积极应对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问题,肇庆市内不少学校多措并举,助力学生健康管理。近日,记者走进高要区白土第二小学,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学生们正在操场上摇绳跳绳,尽情挥洒汗水。该校校长李婉芬告诉记者,该校从加强营养膳食管理、强化体育活动、做好体重监测与干预等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健康管理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营养膳食管理方面,学校食堂提供少盐、少油、少糖的均衡餐食,以科学配餐为学生筑牢健康饮食基础。同时,借助班会课、午间广播等渠道,向学生普及实用营养知识,将健康饮食理念融入校园日常,引导学生自觉远离含糖饮料与零食,主动选择健康食物。
在强化体育活动上,该校刚性落实每天 2 小时体育活动,分步推进每天一节体育课,并利用课间 15 分钟开展“活力行动”,搭配每日40分钟大课间及“两操”时间,多维度保障学生运动量。
在体重监测与干预环节,该校通过定期筛查,结合健康体检建立学生体质档案,实时监测学生的身高、体重、BMI 等指标,一旦筛查出超重肥胖学生,便及时反馈家长,确保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全方位守护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