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江日报》报道,近年来,肇庆持续深入实施“筑巢行动”,健全完善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稳步提升全市园区综合承载力。如今,一座座现代化产业园区,让肇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加稳健。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产业园区是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平台载体,承载着支撑城市发展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肇庆以“筑巢行动”为抓手,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依据东、西部板块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推动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一系列举措之下,全市产业园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成为推动肇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园区不仅是经济载体,也可以是反映城市形象的品牌和IP。园区聚集什么企业、布局哪些前沿产业、是否具有活力,事关城市经济发展生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产业园区不仅仅给产业发展提供物理空间,更是为产业长远发展汇聚各类要素和服务资源,营造了一个“热带雨林式”的产业生态体系。过去,一些地区建设产业园区时,不考虑本地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盲目追求快速出成果、见效益,打造千篇一律的产业园区,导致资源错配和创新内耗,结果往往是“昙花一现”。
“十年磨一剑,一剑用百年”,我们要以“长跑者”思维推动产业园区建设,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和发展谋划,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和长期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完善产业链条,才能真正构建起支撑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优质产业生态圈,让产业园区成为孕育高质量发展的“培养皿”。
成功的产业园区建设,往往基于长期的、全面的科学规划。这要求开发者与决策者深入了解区域经济特征、产业优势、资源禀赋以及市场潜力,结合国家和省、市的产业发展布局,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园区发展规划。肇庆积极推动园区特色化发展,围绕“主导+特色”产业体系,谋划布局全市各地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了各地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急功近利,但求厚积薄发。
建设产业园区要摒弃“短跑”的浮躁与急切,须更注重精心规划、耐心培育、灵活应对,才能打造出具有持续竞争力、生命力与发展活力的产业园区。一方面,要将产城融合作为产业园区转型的新方向,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重点支持各园区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让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另一方面,要深化产政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与创新平台,促进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着力构建优势互补的创新链,以时间换空间,逐步培育起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持续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