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讯(记者 刘浩辉 李钰聿 通讯员 严颖哲)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近日,高要区法院、区人大常委会共同召开“人大+法院”多元解纷工作部署会,并举行人大代表调解员聘任仪式,协同探索矛盾纠纷前端治理新格局。
2024年10月,高要新桥法庭、莲塘镇人大先行先试,在莲塘镇察步村成立了高要首个“人大+法院”调解工作室。法官联合人大代表在诉前成功调解了当地一起罗氏沼虾经营纠纷,帮助虾农完成300多亩虾塘冬季保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如何把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推广,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今年以来,高要法院与高要区人大常委会主动履职,探索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人大+法院”多元解纷工作机制,组建各镇街人大代表调解员队伍,织密织大代表调解网络。
2025年4月,高要法院与高要区人大常委会陆续起草了《关于推进“人大+法院”多元解纷工作的实施方案》《“人大+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实施细则》《“人大+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调解员管理和考核办法》等制度文件,并从高要区的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中物色调解员,为在全区推广“人大+法院”多元解纷工作做好了充足准备。
活动为高要区17个镇街63名人大代表调解员颁发聘任证书。随后,在高要各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以及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和四个人民法庭设立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打造“人大+法院”多元解纷新阵地。
同时,为给代表调解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高要法院围绕常用法律法规应用与政策解读、调解工作技巧、调解文书要求以及线上调解流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对如何做好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司法保密规定等作了具体说明,让代表调解员充分了解调解工作内容,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近年来,高要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构建“政协+法院”“人大+法院”“法院+协会”等多元解纷工作机制,解锁了更多的多元解纷新阵地,目前已累计聘任103名代表委员作为特邀调解员,委派代表委员调解矛盾纠纷104件,调解成功76件,调解成功率达73%,推动审判质效指标向好向优,为辖区优化营商环境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