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盘慧玲 摄

烂柯山中,溪谷密林,流水淙淙。盘慧玲 摄

西江林场副场长裴浙玲为孩子们开展科普教育。受访单位供图

亲水平台。盘慧玲 摄
山川灵秀,万物共生。肇庆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无数生命栖息的家园:从广袤的山林到清澈的溪流,从珍稀的动植物到独特的生态系统,展现出其无与伦比的生态之美。其中,烂柯山作为肇庆的生态瑰宝,兼具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山间的蕨类植物诉说古老故事,珍稀的吊钟花、紫背天葵于绽放独特光彩,而神秘的中华穿山甲则在山林间悄然穿梭,这些生物与山川、溪流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烂柯山独特的生态画卷。
这片美丽的土地也曾面临诸多挑战。人类活动的频繁,如过度采摘、捕猎、野营等行为,以及农药的滥用,曾经使烂柯山的生境受到威胁和破坏。在这样的困境中,肇庆的守护者们挺身而出,他们以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为笔,以实际行动为墨,书写着生态守护的壮丽诗篇。
以西江林场副场长裴浙玲为代表的守护者们,对烂柯山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倾注了满腔热忱。他们积极投身于生态保护工作中,不仅努力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还致力于提升公众的生态意识,通过科普教育引导人们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肇庆,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之美,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而在这背后,是无数守护者的默默付出与坚守。
仙山古韵
“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石是埋进胸膛的风骨,端溪是流过身体的血液,都源自于这座充满神奇传说和深厚历史底蕴的烂柯山。
端溪带晓、烂柯仙踪、羚峡归帆……不同朝代入选肇庆八景令烂柯山充满了迷人的魅力。烂柯山,长约50公里,总面积149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近8千公顷,分别与北岭山称为肇庆市的前后花园。
我们的烂柯山自然保护区采风行从东南面进山,越往高处越是另一番天地,层峦叠翠,壑深谷幽,云霞栖峰。这里,保留着森林自然景观的原始面貌,植被立体繁茂,山山碧如翡翠,连吹过的清风都是绿色的,如果鸟语花香可以用色彩形容,也必定也是绿色。飞瀑深潭,溪流淙淙,清澈见底,这是一个负离子满满的世界。
带队的是省西江林场的副场长裴浙玲,对烂柯山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将这片山水当作自己亲人一样,语言间充满感情。她让我称呼她为阿裴,觉得这样与大自然一样亲切。
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过渡地带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为宗旨,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野生维管植物1202种,有脊椎野生动物251种。
在生态科普径,或拾级而上或顺山势的蜿蜒小路,各式各样小时候见过更多是未见过的植物,层层叠叠,目不暇接,随处可见被称为最古老陆生植物的蕨类植物,充满原生态的野趣。
山林守护者
站在“花开满林—多彩烂柯山”的介绍牌前,阿裴介绍说,烂柯山除北面一部分是西江外,周边有很多村庄和工厂,又因外围山地属农村,进山的路很多。以前,人们自由进山活动多,采摘、挖掘、捕猎,驴友也上山到处走动,破坏生物的行为不时发生,加上农药的使用,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和破坏,植物多样性减少,动物往深山里退。享负盛名的烂柯山吊钟花,以及紫背天葵等在急剧减少。2004年成立了省级烂柯山自然保护区,构筑绿色的保护屏障,保护和涵养水源,为动植物提供理想的生息场所,随着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动植物种类数量也不断增加。前几年首次发现穿山甲,山上现存一个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是广东乃至全国少数几个存在中华穿山甲健康种群的地方。
走在满是芳草的路径,阿裴有意问旁边这座山上的树木有什么不同。原来这是人工种植的阔叶混交林,是水源涵养林,树种多样化布局,让生态功能不断升级。在山上,我们看到错落地也有些按树。有同行者提出不解,因为在大家的认知中,在网络中,甚至种植地,都有不少负面的说法,很多人认为桉树有毒,污染水源,是“抽水机”“吸肥机”,种植桉树的地方“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温婉的阿裴急起来了:“冤枉桉树了,我要为桉树正名!”接着,她为大家上了一节科普课。
事实上,桉树浑身都是宝,木材可用来造纸、做建筑材料等,桉树叶提取精油具有良好的抗菌特性,是风油精的有效成分,桉树皮可以提制栲胶,桉树花是优良的蜂蜜资源。由于桉树是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材性好、用途广的优质用材树种,目前在世界人工林中,桉树居第一位,全球超过100个国家种植。
经过国内外植物学家的长期研究监测,桉树不单不是“断子绝孙树”,反而抗污染能力强,吸碳能力是马尾松的4倍,杉木的3倍。我国引种桉树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从未发现桉树有什么真正的负面生态效应。有的地方桉树林土壤肥力衰竭,原因是随意种植、种植方式不合理和种植过频过密,或者滥用化肥、农药等,加重土壤污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桉树根系不长,吸水少,能有效保持水土。桉树也不影响林间动植物的生长,种植过密、无阳光等,确实会造成林下难长杂草,但这样的情况在松树、杉树等非桉树林中也同样会出现。科学家总结出真正原因:“只有不好的技术,没有不好的桉树。”事实证明,桉属树木是一类有益树种,关键在于能否做到科学种植。以讹传讹,将其“妖魔化”,既是我们认知的错误,也是桉树的不幸。
“你看,这些桉树底下的植物多丰富,又层次分明,关键在于不要反自然种植。”顺着阿裴的手势,大家走近观察,纷纷用手机拍摄这些植物间和谐共处的温馨场景。
来到亲水平台,我们坐在林间
溪流边,尽情呼吸着山林特有的清新与芳香空气,阿裴的笑容犹如快乐的少女,她说这份美好的工作让她心态一直年轻。
她继续侃侃而谈。过度开发,就失去平衡;过度保护,就不利于发展。在不破坏生态原真性、完整性和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不仅有利于保护区发展,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引导民众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珍惜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进行生态科普,他们深感肩上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共生续脉
西江森林自然探索中心,便是他们有计划地精心打造的科普基地,以点带面,整合林场烂柯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不断提升接待和开展多样化自然教育科普活动的能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生态环保的未来,所以科普主要针对青少年,他们利用周末和假期,举行专题自然教育活动。观察植被的种类和生长;不同天气动物和植物的变化;生态环境与动植物的关系……学生往往一边观察,一边做笔记或画画。在暑假,在水里触摸石头,感受形状和品种,也有学生找到有眼的砚石,欢呼雀跃的情景令人难忘。植物、动物和石头都是一种课堂,孩子可以生动有趣地接
收知识,由喜欢到热爱,非常渴望下次再来,有些还带着虫子回去观察。在沉浸式体验中,孩子们不仅得到感官上的享受,还有在自然环境里各种发现的愉悦与惊喜,通过感知自然,进而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这种人与自然相融的场面令阿裴深感欣慰,虽然她亲历亲为,经常牺牲了周末假日休息时间,但她觉得很值得,认为所做的意义非凡。
曾经有机构找到他们,想在这里进行旅游开发,被他们拒绝了。阿裴说,他们自然教育活动坚持公益性原则,以保护为前提、合法审批、不以营利为目的合作才可谈。在现有能力有限情况下,如何另辟蹊径,借助平台,让大众走进森林,亲近自然,享受风光,进行自然教育,展示科普,进行科研,他们正在积极探索中,也在努力进行各种尝试。
人和植物的遇见,人和自然的因缘,让我们得到大地的滋养,也得到山水的浸润。柏拉图说过“人是一株上天的植物”,这株植物,一半“根须”向下扎根于大地,另一半“根须”向上生长于天穹,那是一般植物所没有的精神与思想,那是天地间的浩然之气,那就是人类与自然共生,生态与文化齐辉,让万物生命得到灿烂展现的坚守与恒力。
代代相承,烂柯山的守护者,穿梭在山林之间、在蝴蝶之间、在花草之间、在溪水之间,他们是动物,也是植物,更是另一种山川河流、日月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