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在端州区城东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活跃着一支由“1名法官+1名律师+N名驻站代表”组成的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团队。
这支团队由不同专业和层面的人大代表组成,他们充分利用人大代表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独特专业优势,既为辖区群众提供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多元解纷服务,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端州区法院纠纷调解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一道亮丽的“枫”景线。
多年卡债未偿还
代表出手数日解
“没想到不用打官司,纠纷也能解决得这么顺利!”随着梁某在调解协议上签字,一起因信用卡逾期导致的金融纠纷,终于在人大代表调解员和端州区法院共同努力下得到圆满化解。
2018年1月,梁某在某银行申办了一张信用卡用于日常消费。但是梁某在还款义务的过程中出现违约情形。经银行多次催要,梁某一直未能按约清偿,银行遂将梁某诉至法院。
端州区法院在收到案件后,在了解具体情况的同时,委派城东街道的人大代表调解员参与解纷工作。其间,调解员耐心与梁某进行沟通并陈述利害关系,并向银行作详细解释,最终促成双方初步达成了还款意向,实现了先行调解。该案从委派到案件调解成功仅用一周时间,极大地缩短了矛盾纠纷化解时间。
物业费用起冲突
用心调解止纷争
“矛盾终于化解开,心里都踏实了。”甘某与端州区某物业公司的物业费纠纷终于落下帷幕,双方在两星期内迅速达成和解。
2024年,业主甘某拖欠了某物业公司数千元的物业费。后来,该物业公司多次催促甘某缴纳物业费未果,便到端州区法院起诉甘某。据了解,甘某反映物业公司管理不作为,车库人行通道存在乱停放情况,其向物业反映多次皆没有得到理会,对物业公司的不作为存在偏见,双方矛盾持续激化。
在参与调解过程中,城东街道的人大代表调解员与法院工作人员耐心听取原、被告的意向和诉求。人大代表站在双方立场充分考虑、分析,先将业主指出有关物业服务问题一一向物业公司进行反馈,并结合物业服务合同提出了整改建议;又向业主阐述拖欠物业费产生的恶性循环后果,引导双方理性处理矛盾纠纷,找寻调解平衡点,最终促成一致调解意见。调解结束后,原被告双方对人大代表、法院工作人员为案件及时高效化解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异地讨债路迢迢
云端调解了心结
“太方便了,原来现在诉讼也能这么省时省力!”远在四川省的邓某,因与黄某产生投资纠纷向端州区法院提起诉讼。区法院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城东街道的人大代表调解员通过广东诉讼服务网上调解平台开展线上调解。
借助视频连线,人大代表调解员与双方当事人“面对面”沟通。为提高调解效率,参与调解的人大代表与当事人逐一进行联系,实时在线交换意见,既避免双方当面激化冲突,又合理及时传达交换双方意见。经过法律释明、心理疏导,人大代表成功打消了双方当事人疑虑。最终,邓某与黄某线上签署调解协议,该案得以成功化解。
去年以来,城东街道人大代表调解团队成功调解19起纠纷,成功率86%。这一数字背后,是“人大+法院”联动机制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实践,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的深化发展。他们以法治为基、以民意为本、以创新为要,用责任守护公平,用温情化解矛盾,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沃土上,绘就了一幅“法理情”相融的和谐“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