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活化并行

肇庆以“绣花功夫”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2025年05月21日 西江日报

广宁北市镇大屋村客家古屋。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摄

  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与活化利用中,焕发新生;全市历史文化资源名录不断扩充;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名村,引来各方游客……作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肇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扎实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我市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扎实推进历史文化“瑰宝”高质量活化利用,书写了传承与创新并行的独特篇章。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傅振荣

  活化利用焕发旧街活力

  上午八时许,沿着石板路走在端州区五经里正巷,伴随着附近早餐店的忙碌声、市场里的买卖声、熙熙攘攘的游客声,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阅江楼历史文化街区,拉开了又一天的热闹序幕。

  在街区长大的李伯站在五经里牌坊旁,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不禁感叹:“这个‘老街区’,终于又热闹起来啦!”而这背后,是我市大力保护、活态传承历史文化街区的坚守成果。

  据了解,阅江楼历史文化街区东至华英居,南至西江沿岸,西至天宁南路,北至光明街,占地面积17.19公顷,是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内有传统街巷14条、文物保护单位4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处、历史建筑11处、传统风貌建筑562处,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5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该街区。从阅江楼出发,沿着正东路、阅江路、五经里等巷道而行,沿路可见宋代延续至今的高要学宫、文昌阁、崧台书院、古树、古井等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保留成片的中西结合式联排骑楼、竹筒屋、传统岭南民居等建筑风貌。

  “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的统筹和指导下,近年来,我们大力对该街区开展活态保护、人居环境提升等,并就相关建筑进行修缮。”端州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为做好该街区的保护和合理活化利用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制定并发布了《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肇庆市端州区阅江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明确要在保护好街巷肌理、传统风貌等前提下,对街区进行活化利用。

  根据规划,该街区将对辖区内建筑进行分类保护与活化利用,以提升街区活力。对于历史建筑、推荐历史建筑线索、传统风貌建筑等,在不改变外观风貌、满足相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可转变为艺术馆、展览馆、美食馆、咖啡厅、特色民宿等文化、商业空间,以打造具有活力和自主复兴能力,宜居、宜旅、宜商的历史文化街区。

  目前,该街区正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开展建设规划与保护修缮研究,对骑楼街进行微改造和活化利用。

  干群合力保护客家古屋

  夏日上午,驱车经过蜿蜒的山路,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广宁县北市镇扶溪社区的大屋村。沿着扶溪河和整洁的巷道,可见多座古色古香的清代客家古屋静卧在四方,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扑面而来。

  “大屋村始建于1788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村内有10多座清代客家古屋。”扶溪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潘健强介绍,该村相继被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在潘健强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其中别具特色的“仁善里”客家大屋。该建筑为青砖结构,墙裙铺设有石板石条,屋内外有不少工艺精湛的壁画、雕塑和石刻,大部分保存完好。屋内有多处房梁和木柱等,相对崭新,显然是后期修缮过。在入口处两面墙上,还有着大屋村及客家古屋群的介绍。

  这是广宁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和当地强化大屋村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有效体现。广宁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城乡建设股工作人员严少兰告诉记者,大屋村的客家古屋历史悠久,随着时代变迁,其木质房梁、屋顶的瓦片等逐渐出现破损。为做好保护工作,近年来,该局与辖内镇村建立了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管理联动机制。

  “对于这些客家古屋的修缮,我们秉持‘修旧如旧’原则,采用‘一屋一策’的方式,致力做好保护工作。”严少兰举例称,该局先后向上级部门申请了300余万资金,用于大屋村客家古屋的修缮。同时,鼓励当地村民主动捐资修缮、参与日常维护等,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保护模式。

  在广宁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指导下,扶溪社区还依托客家古屋场地资源,不定期举办擂茶制作、山狮表演等非遗活动,并开展农房风貌提升、旅游线路策划等,以进一步挖掘大屋村文化新内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多举措保护挖掘活化传承

  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了解到,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各1个,中国传统村落12条,广东省传统村落16条,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4条,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4条,历史建筑398处。其中,截至2024年12月底,肇庆市历史建筑数量位列全省第四。

  为全力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挖掘、活化、传承,去年以来,市住建部门积极开展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于今年4月正式发布端州区府前路、豪居路、阅江楼三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致力依托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文化展示、传统居住、特色商业、休闲旅游等特定功能区,进一步焕发街区活力。

  积极扩充历史文化资源名录,也是其中的重要举措。市住建部门表示,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做到“应查尽查、应定尽定、应保尽保”。其中,2024年,全市新增公布历史建筑27处。

  同时,我市还深入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年度评估,全力支持四会、封开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等工作。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方面,我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获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充分肯定。

  住建部门表示,接下来,将不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进一步带动历史文化走入城乡、融入群众、深入生活。

西江日报A05A05肇庆以“绣花功夫”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2025-05-21 2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