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在旅途》海报
据《西江日报》报道,记者近日从肇庆文旅集团获悉,“五 一”期间,央视综艺《乐在旅途》第三季肇庆站播出后,全市文旅热度飙升,全网曝光量 超1.3亿次,带动城市“流量+口碑”双丰收。
央视综艺《乐在旅途》第三季肇庆站的成功,不仅是一场文旅营销的胜利,更揭示了文化传播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径。这一事件背后,值得关注的是“综艺+文旅”模式在新时代下的创新价值及其对城市品牌建设的启示。
文化IP的现代化表达:打破传统文旅的“静态叙事”。节目以“千年古韵与现代魅力交融”为主线,将肇庆的山水、非遗与青春故事结合,本质上是对地方文化IP的创造性转化。传统文旅宣传往往局限于历史厚重感的单向输出,而综艺节目通过明星体验、互动叙事和视觉化呈现,赋予文化以鲜活的生命力。例如,非遗元素不再是博物馆中的静态展品,而是通过年轻嘉宾的参与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的青春符号。这种“动态叙事”既迎合了年轻群体的审美偏好,也消解了传统文化与大众之间的疏离感,为地方文旅破圈提供了新思路。
流量经济的“双向赋能”:从短期热度到长期品牌沉淀。节目全网曝光超1.3亿次、斩获17个热搜的成绩,印证了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联动传播的爆发力。但更关键的是,肇庆将流量有效转化为“留量”:游客因节目“寻音”打卡,核心景区客流增长显著。这反映出“综艺引流”需以扎实的文旅资源为根基——肇庆本就具备七星岩、鼎湖山等优质生态资源,节目只是充当了“放大器”。然而,流量狂欢背后仍需冷思考:如何避免“昙花一现”?地方需借势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开发深度体验项目(如非遗工坊、文化主题线路),将“明星同款”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场景,让“网红”变“长红”。
城市品牌建设的“共情策略”:青春叙事背后的身份认同。话题#在肇庆感受炙热的青春#的爆火,凸显了情感共鸣在传播中的核心作用。节目通过青春视角重构城市形象,将肇庆从“历史名城”升维为“活力之城”,精准触达年轻群体对“诗与远方”的向往。这种策略实则暗合了城市品牌竞争的新逻辑:与其强调资源禀赋的独一无二,不如构建能与受众情感共振的“身份认同”。未来,地方文旅不妨进一步挖掘“人与城”的故事,如本地青年的创业创新、新老文化的碰撞融合,以更具人格化的叙事强化城市记忆点。
文旅融合的“生态闭环”:从观看到参与的体验升级。节目的成功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启示:文化不应只是旅游的装饰品,而应成为产业链的核心驱动力。依笔者看来,肇庆若想延续热度,需推动“观看式旅游”向“沉浸式体验”转型。例如,将节目中出现的非遗技艺转化为可参与的研学课程,或依托山水资源开发音乐节、户外运动等新业态,形成“文化体验—消费转化—口碑传播”的闭环。同时,需警惕过度商业化对文化本真性的侵蚀,在开发中平衡保护与创新。
《乐在旅途》的案例证明,文旅产业的升级不仅依赖资源禀赋,更取决于叙事能力和传播效能。肇庆的“出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碰撞的火花,但其长远发展仍需回归文旅本质——以文化厚度为魂,以游客体验为本,方能在流量退潮后留住人心。对其他城市而言,这一模式的可复制性不在于简单模仿综艺形式,而在于找到自身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的连接点,让城市故事真正“活起来”“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