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里有“她力量”

2025年05月30日 西江日报

英姐大心粽制作现场。西江日报通讯员 宁宣 摄

广宁大心粽。西江日报通讯员 宁宣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冯羽

  端午将至,粽香浓郁。近日,在广宁县妇联主办的巾帼巧手制作大心粽活动中,“英姐大心粽”品牌创始人范银英手把手教姐妹们包粽子。

  指尖翻飞,将12片芒叶层层铺开,竹篾在粽身缠绕出紧实的弧度,这道传承百年的广宁大心粽制作技艺,在范银英手中化作一门带动50名农村妇女就业的产业,更成为新时代巾帼创业的鲜活样本。

  一粽一叶总关情

  传统技艺的“坚守之道”

  顾名思义,大心粽的特征是粽心大,馅料丰富。从选材到捆扎,广宁大心粽每道工序都藏着极致用心——本地糯米须黏性十足,眉豆要松香绵密,竹篾只用青皮竹最嫩的第一层。

  经过长达8小时的熬煮,英姐大心粽不仅散发出糯米的清香,还融入芒叶和竹子的自然香气,吃起来层次丰富,口感独特。

  为了保证粽子的品质,英姐大心粽始终坚持原生态的制作方式,芒叶采用原生态种植,竹篾专门从本地订购,熬煮过程则坚持使用柴火。

  这种坚持让英姐大心粽成为广宁人心中“儿时味道”的代名词,也正是这份对传统的坚守,让英姐大心粽从路边摊走向全国。

  从灶台到工厂

  农村妇女的创业“韧劲”

  2010年,范银英在家中支起一口铁锅,开始“粽子创业”,独自制作粽子并运往县城售卖。彼时她未曾想到,这个裹着芒叶的小生意,会在日后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创业3年,她建了小作坊;创业9年,作坊升级,她荣获“农村女致富带头人”称号;创业14年,她成立了公司。

  “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许多事都要自己摸索自己做,哪怕是小到更换一个灯管都要亲力亲为。”范银英摩挲着自己布满老茧的双手,感慨万千,“广宁妇女向来有着坚韧不拔的特质,正是凭借着这股子韧劲,我们咬牙坚持,最终挺过那段艰难的时光。”

  “我想让广宁大心粽成为像肇庆裹蒸那样的地理标志产品。”朝着这个目标,范银英不断扩大规模。2024年,她的工厂不仅生产传统大心粽,还开发出蛋黄粽、西米粽、草木灰水粽等12款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2024年,占地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落成,集生产、研学、文旅于一体。

  巾帼力量托起“共富梦”

  50名农村妇女的就业新篇

  在范银英的工厂里,80%员工是5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对于她们来说,过往依靠传统农业种植,年收入往往不足万元,如今在工厂工作,每月可获得几千元的收入,还能兼顾家庭事务。

  2025年,广宁大心粽制作技艺入选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英姐大心粽”是其中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

  粽香悠悠,飘出的不仅是端午的味道,更是新时代女性在乡村振兴浪潮中拼搏奋斗的动人故事。如今,范银英的创业征程已步入“守业”阶段,她将带领员工共同守住这门技艺,守住端午文化的根脉,守住非遗传承的火种。

西江日报A04A04粽香里有“她力量” 2025-05-30 2 2025年05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