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江日报》报道,近日,怀集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探索开展“揭榜挂帅”产业人才活动,向乡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发布产业人才项目需求,鼓励乡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积极揭榜,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主动谋划人才项目,助力赋能“百千万工程”。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直接决定着乡村全面振兴的质量与速度。怀集县创新推出“揭榜挂帅”机制,通过组织乡镇驿站围绕本地产业需求主动谋划人才项目,并深入开展调研与专家论证,有效推动产业技术需求与人才资源的融合,为乡村产业振兴与“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包括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者等在内的不少青年人才选择服务乡村建设,他们运用现代信息科技与先进经营理念,有力推动了农村电商、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不仅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也拓宽了广大农民的增收渠道。尽管乡村人才引进培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仍难以满足乡村全面振兴的迫切需求,现有人才队伍距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尚有差距,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破解这一瓶颈,需聚焦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因地制宜结合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专业人才服务特色产业,构建促进乡村人才发展的全方位政策保障体系,为乡村人才撑起干事创业广阔天地,使其在乡村振兴“大舞台”大显身手、各尽其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进行部署,重点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吸引和支持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乡村有各类能工巧匠和种养殖大户,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不过,他们对市场信息的掌控能力不强,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系统完善。因此,对此类人才培养须结合其从事的特色产业,做到精准识别产业特点与人才专业特长,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学习平台和技能大赛平台,培养科技特派员,组建农业特色产业服务团,组织科技特派员结对帮带乡村本土人才,为从事特色产业人才提供专业性、针对性和经常性指导和引领,使有发展潜力、有技艺传承力的人才实现专业性发展。同时,要聚焦特色产业和专业人才缺口,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拿出引才的诚意和举措,加强与在外人才的联系,将人才“活水”注入乡村,为乡村带来更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经验。
积极创新制度,优化服务保障,最大程度拓宽乡村人才发展空间,才能对人才形成长久稳定的吸引力,让更多人才在乡村汇聚、在乡村扎根,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赋能。要加强顶层设计,激励和引导优秀人才下乡,实行更积极、更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奖项倾向,拓宽下沉乡村人才所在行业覆盖面,开创农村经济高质量人才培育的新模式。要做优生态育才,深化人才领域改革,突出人才主体地位,从优化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满足扎根农村人才创新创业多样化需求,着力打造让人才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